本書提出了“余像繪畫”的新觀念。所謂余像繪畫,是在歷史處于后歷史的剩余狀態(tài)下,在中國面對現(xiàn)代性的危機中,追問繪畫藝術的可能性,余像繪畫是無余主義的藝術實踐,是圖像之余和繪畫之余,是對“余”的中國經(jīng)驗,并且體現(xiàn)為“剩余一余外一無余”的三重褶皺,因為“余”為體現(xiàn)中國人的生命經(jīng)驗以及藝術的余韻,因此余像繪畫在當代中國也是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對話,同時也為體現(xiàn)中國人面對現(xiàn)代性危機時獨特的反應方式。本書所討論的這些畫家為我們展示了這個對話的可能性以及回應的成效,他們深入了時代與藝術的混沌,從繪畫的流淌與滲透、書寫性的詩意以及“光氣融合”等觀念上,為架上繪畫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夏可君,哲學家,哲學博士,曾留學于德國佛萊堡大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現(xiàn)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已經(jīng)發(fā)表個人著作:《幻像與生命——莊子的變異書寫》(學林出版社),《變異的思想》(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生命的感懷——福音書的圖像解經(jīng)》(臺灣)等。
導言:何謂“余像繪畫”
周洋明的抽象作品:平淡的工夫
徐紅明的《非云非霧非qi》:光氣的融合與伸縮
游浩的《心印》:世界貼近著世界
張建波的《預言》:靈魂邊界上的戰(zhàn)栗之光
衛(wèi)保剛的煙雨系列:惚恍的余像
老丹的繪畫:自由的幻念與生命線的舞蹈
劉文中的《品像》
陳羲的《罔像》系列:身體的余像與生命的本相
吳震寰的玫瑰:涂寫的詩意
李曉林的繪畫:對肉體與植物的深切觸摸
趙崢嶸的《簡單生活》:世界之肉的腹語
羅奇的人物肖像畫:抓神的古意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