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來,中國始終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語詞,從而激勵著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和不懈的思想探索。秉持這樣一種知識傳統(tǒng),和魯迅先生直面社會和人生的精神,對當下中國的各種問題以學術性的思考和回應,《熱風學術》始與讀者見面。在我們的編輯思想中,《熱風學術》將堅持一種跨學科的學術視野和研究方法,努力為當代社會、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學、文化等諸多學科構建一座公共交流的平臺,并企望在這種交流中找到當代中國真正的問題所在,從而能給予真正嚴肅的、認真的、切實的學術回應。我們同時希望把當代中國置放于全球乃至更為復雜的語境中給予學術考察,因此,“問題”意識將構成《熱風學術》主要的學術動力之一?!稛犸L學術》致力于對當代中國的考察和研究,無意回避當代中國歷史和現(xiàn)實的巨大挑戰(zhàn),相反,我們將致力于對這種挑戰(zhàn)的積極回應。堅持對當代中國的考察和研究,并不意味著對理論的拒斥,恰恰相反,《熱風學術》期望在各種理論的對話、論戰(zhàn)和交流中,能逐漸形成并完善新的理論和研究范式。
閱讀當下
從建筑到廣告 王曉明
——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間的變化
從亞洲金融危機看香港金融地產(chǎn)結(jié)構的困局與出路
“想象的歐洲”
——臺灣房屋廣告與符號消費
重返現(xiàn)場
空間與社會:作為社會主義實踐的城市改造
——上海棚戶區(qū)的實例(1949—1979)
略談1950年代工人的物質(zhì)生活 袁進 王有富
——以某鋼鐵廠的工人生活為例
文化訴苦: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言說政治
再解讀
社會風景的寓言:解讀陳凱歌的《孩子王》
革命文學的“激活”
——王蒙創(chuàng)作“自述”與小說《布禮》之間的復雜纏繞
“靜物寫生”中的藝術變奏 董之林
——關于兩位“十七年”女作
熱風
改革物語(之一)
——關于改革的通俗解釋
理論·翻譯∥特約編輯:蘇哲安
創(chuàng)新時代
諸眾理論:初論未來政治主體的形象決斷與可塑性
靈活人格:一種新的文化批判
從生命權力到生命政治
諸眾的政治
諸眾與工人階級
——拉扎瓦多采訪維爾奴
編后記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