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大家許倬云怎樣看待美國滄桑五十年?
歷經風云與風月的白先勇為什么說《紅樓夢》是“天下第一書”?
經濟學家陳志武怎樣看待新冠疫情對全球化的影響?
讓哲學說中國話的陳嘉映喜歡拳擊,曾經是“老炮兒”?
詩人西川本來想成“圣”,結果不小心成了“牛魔王”?
……
許知遠對話許倬云、白先勇、陳嘉映、項飆等12位重量級學者,探索從個體到社會的眾多議題,成就一部有料、有趣、有溫度的訪談錄。他們說過的智慧、憤怒、偏激之言,都來自同一種脈搏:對廣闊的人類命運的關懷。在流量至上、技術籠罩,人文主義節(jié)節(jié)敗退的今天,這樣一種不合時宜的精神,久違了。"
"許知遠
作家,單向空間創(chuàng)始人,談話節(jié)目《十三邀》《十三游》主創(chuàng)。
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祖國的陌生人》《青年變革者 》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韓等多種版本。"
"自序 意外的旅程(許知遠)
推薦序 禮物般的交談時光(陳沖)
許倬云:全世界人類曾走過的路,都要算我走過的路
白先勇:我寫作是想把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轉化成文字
王小波:“你快回來吧,你要回來,我就放一個震動北京城的大炮仗”
陳嘉映:人一定要求真,而且要對遙遠的事情求真
金宇澄:八卦是人的天性,一想到八卦,我就充滿希望
唐諾:你要像攻打堅城那樣去書寫,有時必須忍受失敗
陳志武:人類文明化的進程是我最信得過的,這是一個我愿意賭上所有的錢的判斷
西川:原來我想成圣,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個牛魔王
許宏:考古首先是滿足人類好奇心,其次是安頓身心
項飆:理想的知識分子,神經一定要跟著時代跳動
尤瓦爾·赫拉利:我不預測未來,我只想讓人們有能力討論人類的未來
尋找譚嗣同:他是個生命典范,他的死是哲學家對理念的致敬"
"1
許知遠:遇到精神危機的時候,你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許倬云:我傷殘之人,要能夠自己不敗,不餒……我從小就知道自己有殘缺,不去爭,不去搶,往里走,安頓自己……看東西要看東西的意義,不是看浮面,想事情要想徹底,不是飄過去。
2
許知遠:對你來說,文學是什么?
白先勇:法國《解放報》問好多作家,你為什么寫作。我說我寫作,是因為我想把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楚轉化成文字。
3
許知遠: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二十年的時光里,他對你最深刻的改變是什么?
李銀河:我覺得他使我變成一個很有激情的人。這是他對我最大的改變,一生保持激情,這應該是最好的生存狀態(tài)。
4
許知遠:如果你的學生剛入學不久,問陳老師到底什么是哲學,你會怎么回答?
陳嘉映:有好多好多種回答,我挑一種吧,就是以說理的方式達乎“道”吧。
許知遠:那“道”又怎么解釋?
陳嘉映:一個豐滿的精神世界吧。這個精神世界不是指個人的靈魂生活,而是個人的精神生活和世界的精神客體相通的一種狀態(tài)。
許知遠:存不存在某種核心的東西,是你最希望學生擁有、最渴望傳達給他們的?
陳嘉映:那我會說是求真。
5
許知遠:如果能碰到張愛玲,想跟她聊什么呢?
金宇澄:那我肯定聊八卦了,我喜歡聊八卦的嘛。我看到《小團圓》真的內心蠻激動的……里面說她和胡蘭成第一次見面,兩個人挺好的,第二天胡蘭成來,問她“你覺得我們倆怎么樣”。這里很妙,張愛玲一聲不吭,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信封里都是胡蘭成昨天的煙頭。對一個男人的喜歡到了這么一個獨特的地步,大概也只有張愛玲能夠做到。
許知遠:我們都喜歡聽八卦。
金宇澄:八卦是一個人的天性,所以一想到八卦,我就充滿希望,因為再怎么掩蓋,再怎么企圖去人性化,人的本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6
許知遠:意識到對現(xiàn)實世界無能為力,對你會有困擾嗎?
唐諾:困擾當然會有。胡蘭成在他十幾歲時候的作品里講過一個故事,呂洞賓當年學點金術,問他的師傅說,點石成金之后,永遠就是黃金嗎?老師很誠實地告訴他,不,五百年后會恢復成石頭。呂洞賓覺得這不是真的,所以他不學。胡先生喜歡這個故事,他說這是對絕對性的要求??梢姾壬菚r很年輕,因為會喜歡絕對性的都是年輕人,要么我要全部,要么我什么都不要——但是人生很少有東西是這樣。
我所相信的那些,我知道都不夠牢靠。問題是,所有東西都在這種不絕對不保證的狀況之下,你還要不要你的信念?你還愿不愿意全心全意地工作?博爾赫斯晚年眼盲的時候去到撒哈拉沙漠,抓起一把沙子,走到另外一個地方,把沙子放下來。他說,我正在改變撒哈拉。他說,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是我積一生的經驗才能說出來的。我喜歡這句話。所有的書寫都掙扎著向永恒,但不會真的完成。我們必須在這個事實底下工作、思索。
7
許知遠:你是很典型的上一輪全球化的受益者吧?從湖南茶陵出來,然后去美國讀書,周游世界,最后在香港教書,其實是那一輪全球化非常重要的參與者。你最近有感覺到自己習慣的這個社會馬上就要消失了嗎?
陳志武:一定程度上會有一點調整,但另一方面,我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雖然未來這些年,脫鉤等趨勢會有一些上升,但是完全脫鉤,完全回到四十年以前,甚至是一百多年以前的世界,那個概率是很低很低的……所以全球化的趨勢過一些年以后又會啟動,加足馬力往前走的。人類相互融合在一起,人類文進程是我最信得過的,這是一個我愿意賭上我所有的錢的判斷。
8
許知遠:我特坦白,在我過去二十多年的閱讀史里,我覺得你是我碰到的在內心深處有最強共鳴的一個人。我覺得我特別理解你談的所有問題,而且把我想表達的都說出來了,對當代的看法,和對自己的看法,我像在聽一個更高明的我在說話。
西川:我忽然有一個感覺是,這不是互相吹捧,我感覺咱倆是個復數,我們是四個人在聊天。
9
許知遠:我問一個庸俗的問題,怎么判定這些器物值多少錢呢?
許宏:說實話我真的不懂鑒寶,我只見過真的,沒見過假的,只知道歷史價值不知道市場價值……在考古學界,監(jiān)守自盜的事非常少,人活得純凈??脊沤绲睦舷壬褪沁@樣,從李濟先生他們開始就不自己收藏文物,有的話說不清楚,究竟是買的還是從隊里拿的,干脆一件都沒有。這確實是整個考古界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
10
許知遠:所以你看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世界,微信的世界、阿里巴巴的世界、美團外賣、各種APP,沒有任何距離,全部都成了附近,那種層次感消失了,心理上的附近就消失了。
項飆:高科技確實帶來很多好的事情,但高科技平臺經濟把很多東西變得不可認得了,很模糊,所以培養(yǎng)看自己生活的這雙眼睛就變得很重要。
如果要了解附近到哪兒去了,你可以去問美團平臺的設計師,對他來講,附近太重要了,他得要精準地掌握所有附近的大數據……大數據其實是靠這種附近疊加出來的……會帶來一種新的方便感——我要什么,馬上就能來,所以會帶來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勞動。附近是靠人的活動編織出來的,現(xiàn)在你的活動消失了,但別人在付出勞動,快遞小哥在爭分奪秒,數據化的附近是靠他們這種非常物理的勞動編織出來的。
許知遠:這種即刻性對人本身或者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會帶來什么改變?會不會出現(xiàn)一種新的野蠻化或者本能化?因為道德感是在相對更長期的關系中形成的。
項飆:很難下斷論,因為這是一種新的現(xiàn)象……我們還有其他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教育也很重要,不都是即刻性的。但在這種被即刻、方便所裹挾的趨勢下,會讓一些遙遠的道德問題變得高度情緒化。好像道德上被傷害了,但是這種情緒也很快會下去。
11
許知遠:對你來說,新書背后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
赫拉利:我希望能讓更多人清楚地了解世界上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使人們有能力加入關于人類未來的討論……我是幸運的,我是一名教授,我有很多錢,我給自己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而大多數人太忙了,他們必須去上班,必須照顧孩子和年邁的父母,他們沒有時間。雖然我無法給所有人金錢、食物、衣服和住房,但作為一名學者,我可以試著給他們提供清晰的視野,使他們能夠明白如今真正重要的事情,使他們知道什么是致其無法看清這個世界的幻想和騷擾。
12
許知遠:我們現(xiàn)在談論譚嗣同,你覺得價值和意義所在是什么?
馬勇:從“戊戌變法”的教訓當中我們可能看到,一個好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分工合作的社會,每個人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我認為1898 年所有問題的癥結,就是知識分子超越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指引,做了很多自己沒有能力去把握和做成的事情。
……所以我講,知識分子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當然,政治家也要檢討,政治家能不能有寬容心?如果不是這樣一個流血的結局,而是通過充分的審判、充分的辯護,這個事情今天還要這樣討論嗎?不要討論了。"
"你們做《十三邀》,經過網絡發(fā)散出去,是可以代替學校教育的。我希望更多人做。傳播知識,刺激思想,引導風氣。
——許倬云(歷史學家)
從上海*次采訪到現(xiàn)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我也只見過許知遠兩回,但是他似乎已經成了一位老朋友。我們是為同一種精神而欣喜,同一種人格而堅持,同一種逝去而悲哀;我們是被同一種情操所感染,同一種養(yǎng)料所滋潤,同一種溫暖所安撫。
——陳沖(導演 演員)
作為觀眾,十三邀讓我看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心靈;作為被訪者,十三邀讓我直接進入公共討論,打開了新的思考空間。
——項飆 (人類學家)"
現(xiàn)象級訪談節(jié)目《十三邀》之知識分子分輯,許知遠歷時4年,聯(lián)手10余位杰出學者與作家,重建對話精神:許倬云/白先勇/陳嘉映/金宇澄/唐諾/陳志武/西川/許宏/項飆/赫拉利;陳沖作序推薦;
"★ 10余位深刻影響時代的作家、知識分子集體亮相,現(xiàn)象級訪談節(jié)目《十三邀》年度鉅獻——知識分子特輯。
許倬云、白先勇、陳嘉映、金宇澄、唐諾、陳志武、西川、許宏、項飚、赫拉利等10位作家、學者,探索從歷史到當下的眾多重要議題,陪你完成一場智識的盛宴,一次思想的探險。
★ 當知識分子遇上許知遠,呈現(xiàn)的一種智識到審美上的共鳴,回應的則是時代的變遷。
受訪者皆是我們時代中文學、歷史、哲學、考古學、經濟學、人類學等領域的杰出學者,他們有各自獨特的生命體驗和見識,所以有料;從訪談窺人,他們或謙和,或灑脫,或深情,風格迥異,所以有趣;他們?yōu)橥环N逝去而嘆息,為同一種精神而欣喜,所以有同一種溫度:關心廣闊的人類命運,奮不顧身投身其中。
★ 對話歷時4年,文稿打磨歷時1年,內容體量遠超視頻;許知遠專門撰寫飽含深情的人物小傳。
相比剪輯后呈現(xiàn)的視頻節(jié)目,圖書版《十三邀》更為忠實、細膩、全面地呈現(xiàn)訪談內容,收錄多個未能被視頻呈現(xiàn)的精彩瞬間和訪談照片。
從視頻到紙書的轉變,更耐讀,更易懂,更具收藏性:定格對話的精彩與寬廣,留存思想的碰撞與閃光,沉淀生活的哲學與思考,呈現(xiàn)我們時代更有溫度和深度的對話美學。
★ 與視頻截然不同的閱讀美學:通過書籍這一更為人性的中介,讀者將不再只是對話的旁觀者,而是深度的參與者。
每位嘉賓均附時間年表,人生軌跡一覽無余;
許知遠審視與每位對話者的關系,撰寫飽含深情的人物小傳,亦可視為進入訪談之前的一次人物導覽;
新加入大量涉及歷史、人文及行業(yè)知識的注釋,構筑更為縱深的閱讀場景,方便讀者深入理解。
★ 彩蛋! 王小波特別篇,李銀河等人深情憶小波;譚嗣同特別篇,歷史學家與新青年對譚嗣同各種角度的動人解讀!
許倬云夫人孫曼麗談婚姻生活中的趣事,六千字長文首發(fā),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許倬云。"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