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大片二区_97视频久久人人_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_午夜一级毛片福利视频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故事里的中國·3 兩漢興衰
以经典史书为底本,着眼两汉之交王莽失败、刘秀胜出的深层原因,讲出大历史的大视野和寓言的教育性、小说的人情味,在历史故事中找寻国人的文化基因。广雅出品
ISBN: 9787559857521

出版時間:2023-03-01

定  價:58.00

作  者:公孙策 著

責  編:张洁 周莉娟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史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历史/中国史
裝幀: 平装

開本: 32

字數: 201 (千字)

頁數: 340
紙質書購買: 天貓 有贊
圖書簡介

《兩漢興衰》聚焦西漢末年,講述西漢漸漸崩塌、王莽篡漢、劉秀脫穎而出建立東漢三段歷史。兩漢之交,紛亂迭起,政權在皇帝、太后、外戚、權臣、軍閥之間流轉,冒險家、投機者、英雄草莽粉墨登場。但作者不渲染英雄和權貴,而是論人心,著力窺探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對“民心”的操縱、畏懼和利用。書中“原典精華”段落呈現對應故事的文言原文,包括許多典故的出處:得隴望蜀、斷袖之癖、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作者的文筆流暢生動,闡釋深入淺出,讀者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完成輕松愉快的歷史閱讀。本書屬于“故事里的中國”系列叢書。

作者簡介

公孫策,本名陳哲明,臺灣知名專欄作家,喜歡以史為鑒。曾任“中時報系”記者、主任、副總編輯,臺灣《新新聞周刊》總經理、副總編輯。代表作有《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zhàn)國策經典100句》等。

圖書目錄

總序:讀歷史,要進入歷史情境

序:興亡盛衰方程式

楔子

帝國盛衰

1.人彘

2.諸呂之亂

3.文景之治

4.七國之亂

5.莫須有

6.金屋藏嬌

7.長門怨

8.外戚大將軍

9.愛其子而殺其母

10.托孤大臣

11.霍光大權獨攬

12.權臣廢立皇帝

13.鴆殺皇后

14.五日京兆

15.蘇武牧羊

16.王昭君

17.模范生昏君

18.燕啄王孫

19.王家班

王莽篡漢

20.四太后并立

21.斷袖之癖

22.王政君奪璽

23.山寨周公

24.王莽嫁女兒

25.九錫與造神

26.假皇帝

27.反撲無力

28.篡漢立新

29.崩角的玉璽

30.新朝行古制

31.空話治河

32.惹翻匈奴

33.自我感覺良好

34.人心思漢

35.眾叛親離

36.赤眉軍

37.劉縯起兵

38.更始皇帝

39.巨無霸

40.昆陽大捷

41.更始殺劉縯

42.王莽窮途末路

43.劉秀“出柙”

光復漢室

44.人才來歸

45.北道主人

46.喪家之犬

47.敗部復活

48.人心思莽

49.推心置腹

50.驅狼趕虎

51.劉秀稱帝

52.劉玄末日

53.劉盆子

54.赤眉投降

55.有志者事竟成

56.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57.竇融

58.神龍失勢,與蚯蚓同

59.得隴望蜀

60.公孫述

61.刺殺來歙、岑彭

62.成都大屠殺

后記

序言/前言/后記

序:興亡盛衰方程式

2014年我為一群創(chuàng)業(yè)青年開歷史課,第二年,學生要我講歷代興亡盛衰的道理,我在第一堂課要他們記下口訣:

興亡看氣運,

盛衰看改革,

分合看人才,

成敗看決策。

劉邦能創(chuàng)建西漢帝國,肯定不是因為他英明神武,而是大秦帝國的氣運終結,才有秦末群雄逐鹿的大戲上演,而劉邦是最后勝利者—前朝氣運未盡,就沒有后朝。西漢王朝由于漢武帝、漢宣帝的改革而造就盛世。王莽篡漢之后,群雄逐鹿,劉秀因陣營人才鼎盛而勝出,而王莽的敗亡則由于他自己的一連串決策失誤。

西漢王朝達到鼎盛巔峰之后,從漢元帝劉奭開始走下坡路,國勢就此不回頭,本書敘述的盛衰轉折過程則有幾個關鍵詞:太后、匈奴、谷價、更始。

自漢高祖劉邦逝世,呂后援引娘家兄弟奪權,立下太后干政的先例。后來連續(xù)出現小皇帝,太后是婦道人家,不方便跟外廷那些儒家朝臣(都是男人)相抗,只有拉娘家兄弟入朝擔任大司馬大將軍,掌握兵權壓抑書生??墒?,小皇帝長大了,受不了舅舅的長輩嘴臉,只有結合宦官對抗外戚。史家總是將漢、唐王朝的衰落歸責于外戚與宦官,事實上外戚與宦官干政的根源都是太后。

匈奴冒頓單于可能是歷史上最生不逢時的草原英雄,試想,如果他生在中國的唐末五代,他的成就肯定不比遼太宗耶律德光差,可是他偏偏碰到西漢帝國也正好興起。無論如何,西漢與匈奴的實力消長,決定了兩國的外交與軍事關系。而王莽的敗筆之一,就是在匈奴國力衰微之刻,沒事生事,惹翻匈奴,終至外患加重了內憂。

漢朝的興盛是靠著“文景之治”,加上漢武帝的經濟改革大成功,國家富強。到了漢宣帝時,“谷石五錢”,人民生活富足到達頂峰??墒呛髞砘杈粋€接著一個,到了漢元帝時,“京師谷石二百余,邊郡四百,關東五百,四方饑饉”(單位是五銖錢),這是王莽得以“受漢禪讓”的充分條件之一??墒峭趺У呢泿排c經濟改革徹底失敗,造成“黃金一斤易粟二斛”,于是人心思漢倒莽。

老百姓日子難過,只好期待“變天”。更始,就是“重新開始”,王莽政權設“更始將軍”,綠林軍也有“更始將軍”,綠林的更始將軍甚至成了更始皇帝。可是那一段過程中,所有的“更始”都令老百姓反而思念前一個統(tǒng)治者!直到光武帝劉秀統(tǒng)一天下,“詔復五銖錢,與民更始”。五銖錢是漢武帝開始發(fā)行,劉秀的“更始”,其實卻是“回到從前”而已。

王莽其實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異數:不靠武力而讓政權轉移。這在“堯舜禪讓”之后僅此一次,其他改朝換代都是“槍桿子里出政權”,一些名為“禪讓”的戲碼,也莫不是軍閥以武力為后盾的欺世盜名演出。然則,王莽為什么能夠不靠武力而“易鼎”呢?卻又是因為漢武帝獨尊儒術。

儒術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有些儒者開始做表面功夫,以欺世盜名為務,且因為只有士人才能做官,所以官吏多務虛不務實,篤學實學沒用,逢迎拍馬才是進身之階。此所以王莽“自以為周公,則周公矣;自以為舜,則舜矣”,他扮演周公、大舜,滿朝搖尾系統(tǒng)爭著歌功頌德,就這樣,他得以翻手云覆手雨,被塑造成圣人再世。

但那還只是他能改姓易鼎的充分條件而已,一開頭就說了:前朝若氣運未盡則后朝毫無機會。而西漢后期的劉姓王室一個比一個昏庸,太后帶進來的外戚一個比一個腐敗,西漢王朝的氣運走到了盡頭—必要條件成熟了。王莽也是外戚,可是這個掌權外戚既有學問又禮賢下士,更有那么多祥瑞之兆(當然都是搖尾系統(tǒng)制造的)應驗在他身上,于是他成為天下

人的救星,不流一滴血而能改姓易鼎,于是他放手實施一系列的改革。

問題在于,他的諸般改革幾乎一無是處,尤其是貨幣改革,把天下人用得好好的五銖錢廢棄不用,弄出一個復雜且不方便的幣制,結果全面性地摧毀了交易機制。交易機制崩壞,可是人們不可能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隨之生產機制也停擺了,接著谷價飛騰、民不聊生,老弱輾轉于溝洫,壯者嘯聚山林,平民革命出現,原因是“人心思漢”。

且慢,前面不是說西漢王朝盡失人心、氣數已盡嗎?怎么又人心思漢了呢?看當時流行的兩句民謠就能理解:“黃牛白腹,五銖當復”—人心思的是漢朝的五銖錢,不是漢朝的劣政。

寫這本書最大的感觸也在這里。人民因漢朝劣政而任王莽改姓易鼎,又因王莽劣政而人心思漢,可是后來的發(fā)展卻是:綠林兵打進長安,但玄漢的施政更糟糕,關中人心反而“思莽”;后來赤眉攻進關中,更糟糕,人心又“思玄漢”。在這一連串的“與民更始”過程中,老百姓真是苦、真是恨哪!

最后的結局算是好的,劉秀削平群雄一統(tǒng)天下,建立東漢王朝,基本上沿襲西漢制度,更重要的是他的兒子、孫子都很賢明,造就東漢“明章之治”,三代一共六十三年的治世。

然而,光武中興對后世卻有一個不好的副作用:“人心思漢”成為所有復辟企圖的理論依據。但歷史證明,所有復辟即使政變成功,朝政也都失敗,這是另一個題目,已超出本書范圍,不多說了。

公孫策 2022年夏

編輯推薦

《兩漢興衰》這本書,講了西漢和東漢政權交替的那段歷史,西漢末年皇室衰微,王莽和平篡位但行事荒唐,曇花一現的起義軍政權也昏庸無能,最終有膽識有眼光的英雄大都靠向劉秀,東漢王朝得以建立。

在這段歷史中,許多勢力交織,許多英雄人物登場,提供了很大的演繹空間。但是作者公孫策先生沒有一味延續(xù)“故事里的中國”前兩冊的路線,他不再以塑造英雄人物為重點,轉而分析整體局勢和歷史走向,最終把影響王朝氣運的關鍵歸結為人心向背。

書里有些故事讀來讓人非常氣憤,比如王莽和他的大臣們治理水患時只會說大話;也有一些故事讓人意難平,比如來歙、岑彭在打敗公孫述的前夕先后被刺殺。書里還講了許多典故的出處:得隴望蜀、斷袖之癖、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除了這些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公孫策先生提到,兩漢之交這段歷史,還為后來的歷史提供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模板”:一個是王莽篡位時搞的“加九錫”,幾乎成為后來所有權臣篡位的前奏;一個是東漢王朝的建立和興盛卻成為后世政府偏安、流亡時的榜樣,公孫策先生認為,雖然東漢王朝表現可圈可點,但后世以它為榜樣的流亡政府卻大多只是在拉長老百姓受苦的時間。真的是這樣嗎?也許我們讀過這本書以后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這本《兩漢興衰》還整理出一些與書中故事和人物有關的典籍段落,來自《史記》《資治通鑒》的都有,還有一些有趣的文言文文章,輔以注釋,我們在讀故事、學歷史的同時,順便還溫習了古漢語,這本書完全可以作為學歷史、學語文、練習寫作的參考。

精彩預覽

空話治河:王莽治河,審方案不看可行性,只看是否符合皇帝人設

漢武帝時,黃河潰決成災,當時沒有任何經驗可循。武帝不愧為一世雄主,曾一次發(fā)動數萬軍民,防堵潰決——治河如作戰(zhàn)。

可是,黃河的水患持續(xù)加劇,大漢帝國的國力卻江河日下。

到了漢成帝時,有一年,黃河上游連降十余天大雨,造成關中地區(qū)潰堤,地方官上奏,建議疏浚一條新近淤塞的屯氏河。成帝將奏章交付丞相、御史大夫處理,派了一位“博士”去現場勘察,結論是“政府財政不佳,暫時不必動工”。結果,三年后造成更大泛濫,淹沒了四郡三十二縣十五萬頃耕地。為此,御史大夫尹忠擔下責任,自殺。

又過了四年,黃河下游發(fā)生決口,淹沒三十一縣,毀壞官衙與民舍四萬余間。

一位官員李尋上書:“參與討論治河的官員,總是想找到古代‘九河’故道(也就是大禹“導九川、注四?!钡倪z跡),希望由此疏浚治河,可是一直找不到。現在正好趁這個機會,放任它潰決,順著決堤的水流就可以找到古代河床了。然后順應‘天心’,加以整治,就一定可以成功,這個方法既省錢又省人工?!?p/>

如此餿主意,居然被漢成帝采納了,下令停止所有筑堤工程!政府官員一再奏報百姓哀苦,成帝只派人前往災區(qū)賑濟、安頓災民。

黃河一旦潰堤,動輒三十個縣受災,以當時平均一縣五萬人計算,就有一百五十萬災民。十五萬頃土地不能耕作,坐等洪水退去,那得多少時間?假設三個月吧,政府賑濟一百五十萬人三個月,對國庫又會造成多大傷害?

到了漢哀帝時,地震、水災頻仍,由于災區(qū)都在關東(函谷關以東,今河南、河北、山東的部分地區(qū)),所以不關朝廷痛癢。

負責治河的官員騎都尉平當上奏:“古代的九河已全部堙滅,黃河在魏郡(今河南省臨漳縣)東邊決口,洪水四流,軌跡并不分明。人民不可欺騙,請陛下廣為征求有治理河水能力的人員?!?p/>

待詔賈讓奏稱:“地有河川,好比人之有口;用土石去阻塞河流,好比為了不讓孩子哭啼,而去塞住他的嘴巴,雖然立即止住了哭聲,孩子卻也窒息而死了。所以說,優(yōu)秀的水利工程師,必定是疏導河流;高明的政治家,必定讓民意有宣泄管道?!?p/>

賈讓提出治河有上、中、下三策,其上策是將冀州(今河北省南部)容易淹水地區(qū)的人民全部遷徙,然后在黎陽(今河南省??h)遮害亭決開堤防,讓河水向北潰決,改道流入渤海。因為黃河西受太行山脈限制,東受金堤(黎陽段)阻攔,泛濫區(qū)不會大到無法控制,大約一個月就能穩(wěn)定。他認為,大漢帝國幅員萬里,難道還跟黃河爭那咫尺之地?如果采用這個方案,黃河穩(wěn)定,人民安居,千年不再為患。

不與河爭地,合乎今天的保育觀念。而不再年年花錢修堤堵塞、賑濟災民,也是一種長遠想法??墒?,要遷徙數百萬人,讓他們離鄉(xiāng)背井,可不可行呢?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當時政府沒錢,災區(qū)又距京師遙遠,奏章就擱下了。

就這樣,人民的苦痛無人理會,當時一位諫大夫鮑宣上書哀帝:“今之人民有‘七亡七死’。面對七亡,卻看不到一項德政,要想國家安定,難矣;面對七死,卻沒有一條生路,

要想人民不觸犯法網,難矣!”

人民當時寄期望于王莽,于是王莽攫取了整個帝國??墒牵趺в秩绾沃魏幽??

王莽為了展現“新政府關心民生疾苦”,所以廣征有本事治河的人才,人數以百計算。理論上,如此規(guī)模的征集應該可以搜集到很多不同的意見,提出各種不同角度的治河方法,

結果卻并非如此。

長水校尉關并主張:“古時候大禹治水時,特別空出一大片土地,以之為泄洪區(qū)。水大時形成湖泊,水小時自然干涸。秦漢以來的歷次水患,黃河決口的地點,相距不過一百八十里。我建議將這一帶騰空,不做官舍、民房使用?!?p/>

御史韓牧認為:“應該找到大禹時‘九河’故道,將之開通入海,即使不能開出九河,有個四五條也好?!?p/>

大司空掾王橫說:“今天的黃河已非大禹時的故河道,我建議遷移平地人民,開鑿決口,引河水沿西山(太行山)流,居高臨下,向東北注入渤海。”

以上意見,簡單說,都是“參考古籍”,純粹是投王莽所好(復古),完全沒有可行性。

最高段的是司空掾桓譚,他不提專業(yè)主張,卻大話做結論:“這些建議中,一定有一個是對的,只要詳細考察,便可以找出對的那個。計劃既定,然后行動,費用不過數億萬,還可以解決無業(yè)游民的工作問題。與其讓他們游手好閑,不如讓他們參與治河工程,反正同樣耗費衣食,由地方政府提供他們衣食,一舉兩得。這樁偉大的治河工程,上可以繼承大禹功業(yè),下可以為人民解除苦痛?!?p/>

結果呢,空話講完就算了,王莽完全沒有實際作為,而人民對王莽的幻想也隨之破滅!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