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大片二区_97视频久久人人_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_午夜一级毛片福利视频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畫境”與“詞心”:宋代詞畫藝術之美
一部深入解读宋代词、画关系的艺术史学著作
ISBN: 9787559860002

出版時間:2023-04-01

定  價:78.00

作  者:王万发 著

責  編:蔡楠
所屬板塊: 艺术出版

圖書分類: 艺术理论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艺术
裝幀: 平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260 (千字)

頁數(shù): 324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本深入解讀宋代詞、畫關系的研究性著作。全書共分六章,分別從中西文藝理論中的“語圖關系”、“畫境”與“詞心”對繪畫與詞之關系的一般意義、宋代繪畫與詞中的山水、花鳥及其人物精神的對比研究、詞意畫”與“題畫詞”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及宋代詞與畫的審美追求、文化意蘊等方面展開論述,旨在通過 “畫境”與“詞心”的相互對照,從文學與圖像關系視角探討繪畫與詞的差異性和關聯(lián)性,及其在承傳演變上對藝術發(fā)展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

作者簡介

王萬發(fā),博士,貴州師范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美學、美術教育、美術史論與中國畫。出版著作3部;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8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等科研項目5項;等等。

圖書目錄

引言 … 1

第一章 詞畫本為友 卷上何相分 … 5

第一節(jié) 詞含畫境嘗不語,藝術本質兩相觀 … 8

第二節(jié) 《詩馀畫譜》詞畫融,心物文圖各相通 … 14

第二章 遐思云天外 萬物有情懷 … 19

第一節(jié) 墨彩有情藏宋畫 … 21

一、造化有靈山水境 … 21

二、凡塵俗世百態(tài)新 … 28

三、折枝雀翎盡成趣 … 36

第二節(jié) 俗世萬千入宋詞 … 40

第三節(jié) 境外心音明意趣 … 53

一、境如琵琶半遮面,云煙縹緲意朦朧 … 54

二、野鶴閑云林中客,浮沉入世倦歸林 … 58

三、人隨境遷畫意轉,葉葉心心總關情 … 63

第四節(jié) 士人情思付此中 … 68

一、此情源流遠 … 68

二、暗藏宋畫里 … 70

三、明情宋詞中 … 74

第三章 語圖各相聯(lián) 意蘊詞畫間 … 79

第一節(jié) 形構詞意畫 … 81

一、畫圖留觀 … 81

二、畫意詞心 … 91

第二節(jié) 珠聯(lián)題畫詞 … 99

一、語言之美 … 99

二、異句換景 … 100

三、情意難分 … 104

四、感官互動 … 106

五、感官互通 … 109

第三節(jié) 紙上意象生 … 112

一、圖上經(jīng)營 … 113

二、只賦墨蹤 … 120

三、點染成韻 … 123

四、色彩相映 … 126

第四章 墨抒豪放意 言藏婉約情 … 135

第一節(jié) 年歲更易詞畫變 … 136

一、筆下意氣改 … 136

二、詞間風骨新 … 144

第二節(jié) 豪放婉約入詞間 … 153

第三節(jié) 宋畫風貌各有態(tài) … 158

一、山高水遠云霞渺 … 159

二、眉間顰展見喜悲 … 167

三、花蝶鳥雀各相生 … 169

第五章 情志詞畫寄 境中引深思 … 175

第一節(jié) 山水境 … 177

一、沉靜淡泊的向往 … 178

二、自然閑適的渴慕 … 185

三、隱逸閑雅的意趣 … 191

第二節(jié) 花鳥意 … 200

一、細致精麗之美感 … 202

二、婉轉躍動之韻律 … 205

三、意象人化之絕妙 … 208

第三節(jié) 世人語 … 215

一、高尚品性的描繪 … 216

二、低回幽思的抒寫 … 220

三、理想人格的寄予 … 225

第六章 靈韻藏妙品 詞畫聯(lián)珠璧 … 231

第一節(jié) 畫里人 … 232

一、閑人世外逍遙客 … 232

二、沉疴不治此命薄 … 236

三、填詞作畫記小景 … 237

四、人似芳妍花若卿 … 245

第二節(jié) 境中物 … 247

一、蒼山千仞踏川流 … 247

二、瓊枝萬蕊度春秋 … 250

三、閑景小物何人賞 … 253

四、銜枝翠羽去未休 … 256

第三節(jié) 卷上思 … 258

一、留來歡愉紙上書 … 258

二、浮生長恨與風訴 … 261

三、愁情片片未可斷 … 264

四、故人遠去留長思 … 267

第四節(jié) 行間語 … 273

一、詞畫何得冷暖分 … 273

二、擷來珠璣妙成文 … 278

三、卷里修辭生巧句 … 281

四、畫語淺淺入境深 … 283

第五節(jié) 詞畫異 … 287

一、浮想聯(lián)翩據(jù)此生 … 288

二、寥語不拘畫中意 … 290

三、畫圖有貌收眼底 … 293

四、一瞬風華世長留 … 298

結語 … 303

參考文獻 … 306

后記 … 313

序言/前言/后記

王萬發(fā)是我早年所帶藝術美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之后,繼續(xù)在我供職的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師從著名學者胡玉康教授,攻讀藝術文化史專業(yè)博士學位。其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之后,被貴州師范大學聘用,并先后取得副教授、教授職稱。今天,他的新著《“畫境”與“詞心”:宋代詞畫藝術之美》即將付梓,承其囑托,為該書寫幾句話。

從研究對象的學科歸屬看,該著是藝術學理論學科關于“中國藝術史學”的一項跨學科學術成果。據(jù)我所知,當今學界構建的中國藝術史學,是一種“復數(shù)與整合”的學問。所謂“復數(shù)”,一是把“復數(shù)”的藝術門類作為研究對象;二是把“復數(shù)”的藝術形態(tài)作為研究對象。所謂“整合”,就是“打破”藝術門類、藝術形態(tài)之間的界限,重新整合材料。而萬發(fā)的這項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夠強化當代形態(tài)的中國藝術史學之“復數(shù)與整合”觀念,對中國藝術史學理論的進一步探索,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補益作用。

隨著學界對中國藝術史學的不斷探索與推進,文學與圖像的關系問題,已成為該學科的一個重要議題和學術熱點。從歷時、動態(tài)的角度看,人類藝術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期,即以圖像為主的時期、以文字為主的時期、文字與圖像并立的時期。20世紀后期以來,由于電子、網(wǎng)絡、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當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圖像藝術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形態(tài)再度興盛,成為與語言藝術雙峰并峙的主流的審美樣式。隨著圖像邁入藝術的中心舞臺,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萬發(fā)的這項成果,恰恰關乎這一學術熱點問題。這一研究,無疑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理解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解決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并有利于我們在藝術實踐中正確處理文圖關系,促進語言藝術與視覺藝術的發(fā)展。因此,這種研究不僅必要,而且必需。

其實,對文字與圖像的關系問題研究,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就研究者而言,既要同時熟悉語言藝術、圖像藝術的實踐與理論,又要從美學和文藝理論等形而上的高度宏觀把握、準確理解二者的關系。當今學界對文字與圖像的關系研究,已有一些重要成果,如趙憲章主編的《中國文學圖像關系史》、趙炎秋所著的《藝術視野下的文字與圖像關系研究》等。這些成果,初步構建出了一種本土化的“文圖關系”理論。萬發(fā)的這項成果,正是在這種學術背景下展開的。該著作吸收了“文圖關系”和“語圖關系”的相關理論,從“詞畫本為友/卷上何相分”“遐思云天外/ 萬物有情懷”“語圖各相聯(lián)/ 意蘊詞畫間”“墨抒豪放意/ 言藏婉約情”“情志詞畫寄/ 境中引深思”“靈韻藏妙品/ 詞畫聯(lián)珠璧”等諸多維度,透視詞畫關系、闡發(fā)宋代詞與畫的主體情懷、挖掘題畫詞與詞意畫的藝術意蘊、體味宋代詞與畫的美感風格、分析宋代詞與畫的寄托情結、揭橥宋代詞與畫的意境靈韻,頗見新意。需要說明的是,萬發(fā)對“宋代詞畫藝術之美”的研究,是站在詞畫對等的研究立場展開的一項學術研究。這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較高的文學與藝術素養(yǎng),及其對待這一問題的學術勇氣與自信。

深入詞與畫的內部結構,可以認為,詞與畫的關系問題,不僅體現(xiàn)在“詩畫一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等藝術觀念層面,而且體現(xiàn)在詞與畫的獨特性方面,尤其是二者基于“獨特性”的詞畫異同等方面。盡管詞有“詩余”之名,有“以詩為詞”之傳統(tǒng)藝術觀念,但詞與詩無疑是有本質區(qū)別的,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學體裁;盡管中國繪畫是一門圖像藝術,但與詞關聯(lián)的繪畫是一種具有強烈個性特質的圖像藝術。因此,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zhàn)性。然而,讓人欣慰的是,萬發(fā)是著,對詞與畫的異同關系,尤其是二者的融通關系有較為深入的探究,如詞與畫的相聯(lián)相分、“以詞題畫”的題畫詞、“以詞入畫”的詞意畫,以及詞與畫在藝術意蘊、意象意境、表現(xiàn)技法等方面的相互影響問題。因此,這本著作可謂有關“詞畫關系”問題的一項較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內容充實、觀點新穎、論證嚴密、語言富于美感,可讀性強,既可以作為專業(yè)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論著,也可以作為對相關藝術形式感興趣讀者的品讀佳作。希望作者以此著為新的起點,繼續(xù)深耕藝術美學與藝術文化史等領域的相關問題。

是為序。

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剛

癸卯仲春于西安南郊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部深入解讀宋代詞、畫關系的著作,著力于“畫境”與“詞心”的相互對照,從文學與圖像關系視角探討宋畫與宋詞的差異性和關聯(lián)性,尤其是從“以詞題畫”的題畫詞、“以詞入畫”的詞意畫這兩個特殊類型,探討詞與畫在藝術意蘊、意象意境、表現(xiàn)技法等方面的融通關系。

精彩預覽

墨彩有情藏宋畫

造化有靈山水境

宋畫能與宋詞一樣,表現(xiàn)既廣闊又細微的萬物,蓋因兩者都是一定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反映。宋朝的萬物在畫家們的筆下千姿百態(tài),他們用畫筆一一再現(xiàn)了形態(tài)各異、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

宋人善繪山水,遠景似在咫尺,近景精妙細致。然山水風光之美不在于尺幅大小,它們各有“可愛”之處。大、高、遠是一種境界,小、低、近也不失藝術價值。王國維對詞的境界大小持有獨到觀點,他說“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畫亦如此,其好壞不以視覺上的大小評定,描繪浩瀚或微小只是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選擇。

廣闊江山有“咫尺”的表現(xiàn)方式,也有“全景”的表現(xiàn)方式。如宋初李成的山水被王詵評為“墨潤而筆精,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劉道醇說“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與范寬“遠望不離座外”形成對比,觀畫者在幾步之內就仿佛看到千里之遠。李成能創(chuàng)造出這種“平遠蕭疏”的圖式,得益于“平遠”法構圖。其后,郭熙總結了前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以及自身創(chuàng)作實踐之后,提出繪畫構圖的“三遠法”: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

“高遠”“深遠”與“平遠”讓畫家與觀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山水的觀賞產(chǎn)生不同的審美體驗。畫家通過不同的方位觀察獲得不同的視覺畫面,將之訴諸筆墨,從而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繪畫作品。從《林泉高致》對“平遠”的闡述我們可以理解平遠是從近山望向遠山,而近山到遠山有非常大一段距離,以平遠法作畫能在尺幅內展現(xiàn)千里江山,如李成的《喬松平遠圖》與郭熙的《窠石平遠圖》。

《喬松平遠圖》展現(xiàn)的是李成所創(chuàng)造的典型的“平遠蕭疏”圖式,畫面左側坡石之上長有蒼松兩株,其主干遒勁,枝椏奇出,松針細密。近處的坡巖交疊狀如云卷,其間有山泉緩緩流出。蒼松之后云霧流動彌散,遠山連綿起伏,表現(xiàn)出了“煙嵐輕動”的特色,同時色彩“有明有晦”。李成在并不大的尺幅內將千里之遠的山川景象表現(xiàn)了出來。郭熙的《窠石平遠圖》由遠及近刻畫了散落的窠石、稀疏的寒林、空曠的平原、流水遠山以及漫天的晚霞。視平線在畫面下方約三分之一處,除晚霞外幾乎所有物體都被極力壓低在畫面的下半幅, 上半幅除了樹枝點點,余下的大面積都是遙遠的天空。郭熙作畫的才能之一,體現(xiàn)在他能在這么小的畫幅內集中大部分的景物。自近景透中景而望遠景,空間布局得當,層次分明,空間距離的縱深感強烈,令人一眼便覽盡千里景色,蕭瑟空曠的深秋之景躍然于腦海。

李成《喬松平遠圖》

郭熙《窠石平遠圖》

全景式構圖的長卷多表現(xiàn)千里江山之宏大氣勢,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為典型的以大青綠著色的山水作品。青綠山水在隋朝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手里發(fā)展到高峰,隨后受到水墨山水的沖擊,發(fā)展緩慢,后宋哲宗時期宣揚“重古”,青綠山水重新得到重視。到徽宗朝,這種重視設色、工整、理法的金碧輝煌的山水畫風得到肯定。蔡京的卷后題跋寫明了畫作信息:王希孟當時為畫院學生,數(shù)次的進獻畫作雖不算驚艷,但徽宗獨具慧眼,認為王希孟“其性可教”,便“親授其法”,之后不逾半年,王希孟就呈上了這幅《千里江山圖》卷,這時他才十八歲。我們在《千里江山圖》卷里看到的就是風華正茂的十八歲少年的精神氣質,畫里面住著的是十八歲的靈魂,王希孟如同三國周郎般的雄姿英發(fā),將江山指點。這幅長卷中的景物,色彩艷麗豐富,意境開闊,高遠、平遠、深遠透視,在其間被交替使用,且構圖嚴謹。畫卷長度接近十二米,高低起伏的山峰與煙波浩渺的江河綿延千里,其間夾雜著漁村野市、魚艇客舟、茅庵草舍、橋梁水車,若移步換景,則步步生意。畫上還有穿插在景物間的人物,在進行游玩、趕集、捕魚等日?;顒樱焐弦粍澏^的飛鳥被定格在空中,場景既宏大寬闊又細致入微。王希孟創(chuàng)造出的這一幅曠闊江山圖,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華麗的表現(xiàn)技法的運用,都符合皇室審美。少年人用加法將富麗繁華呈現(xiàn),一一添加各種礦物顏料,使這幅畫在近千年后的今天仍然絢麗無比。許是天妒英才,王希孟在創(chuàng)作了這幅《千里江山圖》卷的兩年之后,就與世長辭了,他的姓名,僅憑這一幅驚世之作名垂千古。人雖遠去,但他的靈魂永遠留在了畫里。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小景山水是繼雄偉的全景式山水后畫家們的又一創(chuàng)造,它有別于壯闊的大山大水,取材于局部小景,不盡之意溢出畫面,與詞所求的“言外意”有異曲同工之妙,構圖、意境發(fā)生了從充實到空靈的變化,深受當時的文人士大夫的青睞。宋初畫僧惠崇及之后的皇室貴族趙令穰、駙馬王詵等都是北宋時期畫小景山水的代表人物。到了南宋,畫家們突破之前全景式山水表現(xiàn)手法,多集中刻畫山水的局部,或著重表現(xiàn)自然景色其中一方面的主要特征。這一時期的畫家多表現(xiàn)寒江獨釣、柳溪歸牧、秋江暝泊與風雪歸家等題材,同時許多畫家還常將小景山水表現(xiàn)在冊頁中。“南宋四家”是小景山水的代表人物,李唐的《江山小景圖》,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馬遠的《曉雪山行圖》《梅石溪鳧圖》,夏圭的《雪堂客話圖》等都是小景山水的佳作。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表現(xiàn)了西湖邊貴族閑逸的生活情調,其中穿插的人物活動為畫面增添了生活的氣息,畫家利用不同的組合方式在不同的季節(jié)中刻畫了樹、石、橋、堤和住宅等物,各具季節(jié)特色。這四幅作品都是圍繞莊園進行描繪,莊園主人或春游踏青、或靜坐納涼、或觀賞秋山、或出門賞雪,春日的怡人、夏日的喧鬧、秋日的曠遠和冬日的寒意都被展現(xiàn)了出來。畫上的主人公樂在逍遙,享受現(xiàn)狀,在莊園中過著安逸舒適的日子。馬遠的《梅石溪鳧圖》冊頁可看作山水與花鳥融為一體的小品畫,畫面左方與上方山巖斜出梅枝,右邊是大面積的溪水,虛實結合,構圖有著典型的“馬一角”特征。早春時節(jié),空氣中有迷蒙的水汽,堅硬的巖石,三兩枝初綻的梅花,溪水自山坳處涓涓而出,小漩渦偶見溪中,群鳧嬉戲溪上,給平靜的山澗帶來了生氣。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冬景)

馬遠《梅石溪鳧圖》

宋代畫家繪山水,既能表現(xiàn)波瀾壯闊的千里江山,也能表現(xiàn)清潤可愛、余味悠遠的沙岸小景,既能畫高屏大幛、長卷立軸,也能畫小幅冊頁、輕羅小扇。詞之境界優(yōu)劣,不在于大小,畫同樣如此。

——選自王萬發(fā)《“畫境”與“詞心”:宋代詞畫藝術之美》,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