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中國歷史》按照時間順序,從中國歷史文化的角度,吟詠了商湯革命至近代中國3000多年來的100個歷史人物和50件歷史大事,以及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50項中國文化、自然遺產(chǎn)。本書采用七言律詩的形式,對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事件和彪炳千秋的人物,以及文化自然遺產(chǎn)進行凝練和書寫。每篇詩歌后面都有數(shù)百字的注解,使讀者在吟誦詩歌的同時,對吟詠對象的情況有一些基本了解。本書兼具可讀性和普及性,可以使廣大讀者用較短的時間、較少的精力,在不大的篇幅中初步理清中國歷史的脈絡(luò),大致掌握中國歷史的概貌,了解中國的文化,并能激發(fā)讀者更深入地探尋中國歷史、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
蔡新華,詩人、文化學(xué)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出版有詩集《詩意人生》《無法仰望的星空》《在天地間行走》等。
◎◎中國歷史大事詩記
一、商湯革命 ·002
二、甲骨文字 ·004
三、武王克商 ·006
四、封土建國 ·008
五、青銅時代 ·010
六、厲王弭謗 ·012
七、烽火戲諸侯 ·014
八、春秋戰(zhàn)國 ·016
九、臥薪嘗膽 ·018
十、孔子周游 ·020
十一、列國變法 ·022
十二、百家爭鳴 ·024
十三、大秦帝國 ·026
十四、大澤起義 ·028
十五、楚漢相爭 ·030
十六、誅殺功臣 ·032
十七、胡漢和親 ·034
十八、文景之治 ·036
十九、鑿空西域 ·038
二十、獨尊儒術(shù) ·040
二十一、光武中興 ·042
二十二、佛教東傳 ·044
二十三、黨錮之禍 ·046
二十四、黃巾起義 ·048
二十五、三國鼎立 ·050
二十六、五胡亂華 ·052
二十七、魏晉風(fēng)度 ·054
二十八、淝水之戰(zhàn) ·056
二十九、再造統(tǒng)一 ·058
三十、貞觀之治 ·060
三十一、安史之亂 ·062
三十二、藩鎮(zhèn)割據(jù) ·064
三十三、五代十國 ·066
三十四、陳橋兵變 ·068
三十五、崇文抑武 ·070
三十六、澶淵之盟 ·072
三十七、崖山海戰(zhàn) ·074
三十八、靖難之役 ·076
三十九、鄭和下西洋 ·078
四十、戚繼光抗倭 ·080
四十一、東林黨議 ·082
四十二、清軍入關(guān) ·084
四十三、康乾盛世 ·086
四十四、英使使華 ·088
四十五、鴉片戰(zhàn)爭 ·090
四十六、天京事變 ·092
四十七、洋務(wù)運動 ·094
四十八、甲午戰(zhàn)爭 ·096
四十九、庚子事變 ·098
五十、辛亥革命 ·100
◎◎中華歷史人物詩傳
一、周公 ·104
二、管子 ·106
三、老子 ·108
四、孔子 ·110
五、孫子 ·112
六、墨子 ·114
七、孟子 ·116
八、莊子 ·118
九、荀子 ·120
十、楚莊王 ·122
十一、伍子胥 ·124
十二、吳起 ·126
十三、商鞅 ·128
十四、趙武靈王 ·130
十五、蘇秦 ·132
十六、張儀 ·134
十七、屈原 ·136
十八、白起 ·138
十九、藺相如 ·140
二十、信陵君魏無忌 ·142
二十一、平原君趙勝 ·144
二十二、孟嘗君田文 ·146
二十三、春申君黃歇 ·148
二十四、呂不韋 ·150
二十五、韓非 ·152
二十六、秦始皇嬴政 ·154
二十七、李斯 ·156
二十八、陳勝 ·158
二十九、趙高 ·160
三十、西楚霸王項羽 ·162
三十一、漢高祖劉邦 ·164
三十二、淮陰侯韓信 ·166
三十三、酂侯蕭何 ·168
三十四、留侯張良 ·170
三十五、絳侯周勃 ·172
三十六、南越王趙佗 ·174
三十七、漢武帝劉徹 ·176
三十八、飛將軍李廣 ·178
三十九、大將軍衛(wèi)青 ·180
四十、太史公司馬遷 ·182
四十一、王莽 ·184
四十二、蔡倫 ·186
四十三、董卓 ·188
四十四、曹操 ·190
四十五、劉備 ·192
四十六、諸葛亮 ·194
四十七、孫權(quán) ·196
四十八、嵇康 ·198
四十九、東晉元帝司馬睿 ·200
五十、葛洪 ·202
五十一、王羲之 ·204
五十二、陶淵明 ·206
五十三、北魏孝文帝元宏 ·208
五十四、梁武帝蕭衍 ·210
五十五、隋煬帝楊廣 ·212
五十六、唐太宗李世民 ·214
五十七、玄奘法師 ·216
五十八、武則天 ·218
五十九、禪宗六祖惠能 ·220
六十、唐玄宗李隆基 ·222
六十一、李白 ·224
六十二、杜甫 ·226
六十三、顏真卿 ·228
六十四、宋太祖趙匡胤 ·230
六十五、南唐后主李煜 ·232
六十六、范仲淹 ·234
六十七、周敦頤 ·236
六十八、王安石 ·238
六十九、蘇東坡 ·240
七十、李清照 ·242
七十一、岳飛 ·244
七十二、陸游 ·246
七十三、辛棄疾 ·248
七十四、朱熹 ·250
七十五、文天祥 ·252
七十六、關(guān)漢卿 ·254
七十七、明太祖朱元璋 ·256
七十八、王陽明 ·258
七十九、于謙 ·260
八十、嚴(yán)嵩 ·262
八十一、李時珍 ·264
八十二、張居正 ·266
八十三、湯顯祖 ·268
八十四、海瑞 ·270
八十五、袁崇煥 ·272
八十六、明崇禎帝朱由檢 ·274
八十七、李自成 ·276
八十八、秦淮八艷 ·278
八十九、鄭成功 ·282
九十、曹雪芹 ·284
九十一、林則徐 ·286
九十二、洪秀全 ·288
九十三、曾國藩 ·290
九十四、慈禧太后 ·292
九十五、譚嗣同 ·294
九十六、袁世凱 ·296
九十七、秋瑾 ·298
九十八、容閎 ·300
九十九、康有為 ·302
一 百、梁啟超 ·304
◎◎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
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308
二、甘肅敦煌莫高窟 ·310
三、山東泰山 ·312
四、長城 ·314
五、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316
六、北京故宮 ·318
七、安徽黃山 ·322
八、四川黃龍、九寨溝 ·324
九、湖南武陵源 ·326
十、湖北武當(dāng)山古建筑群 ·328
十一、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 ·330
十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332
十三、西藏布達拉宮 ·334
十四、四川樂山大佛 ·336
十五、江西廬山 ·338
十六、蘇州古典園林 ·340
十七、山西平遙古城 ·342
十八、云南麗江古城 ·344
十九、北京天壇 ·346
二十、北京頤和園 ·348
二十一、福建武夷山 ·350
二十二、重慶大足石刻 ·352
二十三、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354
二十四、明清皇家陵寢 ·356
二十五、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358
二十六、四川都江堰 ·360
二十七、山西大同云岡石窟·362
二十八、“三江并流”自然景觀 ·364
二十九、澳門歷史城區(qū) ·366
三十、河南安陽殷墟 ·368
三十一、中國南方喀斯特 ·370
三十二、廣東開平碉樓 ·372
三十三、福建土樓 ·374
三十四、江西三清山 ·376
三十五、山西五臺山 ·378
三十六、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380
三十七、杭州西湖 ·382
三十八、元上都遺址 ·384
三十九、新疆天山 ·386
四十、云南紅河哈尼梯田 ·388
四十一、大運河 ·390
四十二、絲綢之路 ·392
四十三、土司遺址 ·394
四十四、廣西左江花山巖畫 ·396
四十五、湖北神農(nóng)架 ·398
四十六、青??煽晌骼?·400
四十七、廈門鼓浪嶼 ·402
四十八、貴州梵凈山 ·404
四十九、浙江良渚古城遺址 ·406
五十、福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 ·408
◎◎后記 ·410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詩話中國歷史》序
于 丹
我與新華兄很有緣分,緣起在公務(wù),修分在私交。我們北師大珠海校區(qū)自2018年成立粵港澳大灣區(qū)研究院以來,在地研究有賴珠海社科界的幫助,我作為首席專家與新華兄有了頗多交往,不期然結(jié)交下這樣一位性情彌真的好朋友。
新華兄骨子里是一位詩人。無論早年間江西求學(xué)走上醫(yī)學(xué)之路,還是珠海創(chuàng)業(yè)從事宣傳,抑或是因為能力超群而轉(zhuǎn)型為文化官員,新華兄有一個從來沒有改變過的內(nèi)在,那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詩魂。
“中華歷史人物詩傳”一百首,“中國歷史大事詩記”五十首,再加上“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五十首,總共二百首,皆以七言律詩寫成,真正是鋪陳商湯革命以來風(fēng)云激蕩三千年,以簡筆寫人生,史跡與心跡并重,尤以頷聯(lián)頸聯(lián)最見功力。寫嵇康的倜儻風(fēng)神是“心騁八荒游太古,手揮五弦送歸鴻”,寫鄭成功的孤勇忠誠是“敢向東南爭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寫玄奘法師畢生弘法的坎坷堅韌是“西行求法解疑惑,東歸釋儒立派宗。廿載譯經(jīng)逾千卷,萬里弘道歷百城”。兩聯(lián)中的數(shù)字反差撐起了人物一生的功業(yè)與蹉跎,極富張力。寫湯顯祖這一生的榮辱成敗與心之所向更是明確點出四個名字:“仕途蹭蹬因居正,文壇埋沒緣世貞。離經(jīng)叛道羨李贄,致知從心服陽明?!边@種高度凝練的概括放進律詩,足見功力雄深。
令我頗為感慨的還是新華兄的《詩話中國歷史》撰后感一詩,或許可以作為打開這本詩史的鑰匙:
五千年來誰著史?
首推孔子寫《春秋》。
時世盡仰董狐筆,
至今誰知司馬憂?
直書不為尊者諱,
諛辭豈因帝王謳?
是非功過有公論,
一字褒貶覆難收。
這首詩恰好寫在一年之前,彼時防疫尚在緊張階段,中國文人晴耕雨讀的習(xí)慣在新華兄身上體現(xiàn)得相當(dāng)透徹。這個系列自發(fā)布以來,朋友們每日可在微信中見到新作,從未中斷。這首撰后感起筆即頌《春秋》《史記》,取法極高,志向遠大,其實可以作為新華兄自撰后記來讀。
“中國歷史大事詩記”這一部分的書寫難度更大,以五十首律詩書寫三千年文明坐標(biāo)大事記,一要通讀卷帙浩繁的史料,二要鉤沉概括最重要的節(jié)點,三要用律詩形式平仄對仗,成為真正凝練的一首記史詩。比如楚漢之爭這樣一段故事,從課本通識到影視作品,已然是耳熟能詳?shù)牡鋵崳匦聞?chuàng)作實屬不易。讀到這首詩和后面大量注釋,足見作者的嚴(yán)謹(jǐn)與功力。
楚漢相爭
大秦帝國方崩塌,
裂土封王一十八。①
劉邦抑忿西入蜀,②
項羽衣錦東還家。③
漢軍重來復(fù)疆土,
楚地盡失圍垓下。④
兩雄相爭智者勝,
匹夫之勇不可夸。⑤
①反秦大起義迅猛發(fā)展,帝國大廈土崩瓦解。陳勝、吳廣死后,各路大軍團結(jié)在楚懷王熊心的大旗下,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秦朝滅亡。憑借在殘酷戰(zhàn)斗中建立起來的巨大威信,項羽做主裂土封王共十八家,他自封為“西楚霸王”。
② 項羽的分封并未得到眾王的認(rèn)可,其權(quán)威性和公正性都受到質(zhì)疑。懷王(后被尊為“義帝”)與諸將約定的“先入定關(guān)中者王之”原則被破壞,先入關(guān)的劉邦被貶封為“漢王”,令其抑忿不平。在韓信的勸說下,他忍氣吞聲入蜀,并燒毀棧道,以示去而不回。
③ 項羽則志得意滿,他燒毀秦宮室,帶著劫掠的財寶宮女東歸彭城家鄉(xiāng),并且自鳴得意:“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其志向竟然如此而已!
④ 不久,劉邦借田榮、陳余相繼叛亂,項羽自顧不暇之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率軍奪取了三秦,卷土重來,與項羽爭奪天下。經(jīng)過四年艱苦激烈的楚漢戰(zhàn)爭,項羽被圍于垓下,自刎于烏江。
⑤ 兩軍相遇勇者勝,兩雄相爭則智者勝。韓信評價項羽只有婦人之仁,匹夫之勇,不能成大事。前者使項羽優(yōu)柔寡斷,錯失在鴻門宴擒殺劉邦之良機;后者則使其狂妄自負,總想以力取勝,甚至荒唐地提出要與劉邦單挑決斗。劉邦則笑稱,“吾寧斗智,不能斗力”。結(jié)局自此已然見出分曉。
中國近代歷史更是風(fēng)云詭譎,認(rèn)知不對等帶來的諸多外交事件呈現(xiàn)出來越來越多的“羅生門”,僅馬戛爾尼見乾隆一事就有事件緣起與立場判讀等重重難題。這首詩作的注釋可以說極盡詳備:
英使使華
英王遣使壽乾隆,①
馬戛爾尼斯當(dāng)東。②
不畏艱辛旅途險,
惟求開放商路通。③
波濤萬里未嫌遠,
皇帝咫尺卻撲空。④
化外之夷應(yīng)朝貢,
天朝上國我為宗。⑤
①公元1500年前后,以葡萄牙、西班牙為首的歐洲國家開始了向東方和美洲的海上探險,史稱“地理大發(fā)現(xiàn)”。隨之而來的殖民擴張和財富掠奪,使得他們一夜暴富。荷蘭、法國、英國等也緊隨其后,加入了這一行列。英國后來居上,在科學(xué)和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成為世界工廠和頭號強國。
② 英國的工業(yè)制成品需要廣大的市場,人口最多的中國成為他們的首選。因此,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以為乾隆祝壽之名,派遣馬戛爾尼、斯當(dāng)東為正副使,帶著兩大船代表最新科技工業(yè)水平的賀禮來到中國,最終卻一無所獲。
③ 使團歷時數(shù)月,行程萬里,目的就在于懇請中國皇帝恩準(zhǔn)開放若干沿海口岸,便于雙方開展“平等貿(mào)易”。
④ 英國人沒有想到,這一要求對長期閉關(guān)鎖國的清朝而言簡直不可理喻,遭到了斷然回絕。乾隆回應(yīng)道:我天朝上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無須與爾互通有無。史家將之形象化地稱為“一場聾子與啞巴的對話”。
⑤ 在古代中國的“天下觀”中,中國為“中央之國”、宗主之國,雄視天下,萬方來朝,四周皆為藩屬國和蠻夷小國,理應(yīng)向我稱臣納貢,何來“平等貿(mào)易”之說?乾隆在給英王的回信中傲慢地寫道:“爾國王此次赍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爾國王惟當(dāng)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乂爾有邦,共享太平之?!?。
作詩難,人物詩傳更難,以詩記史尤難。縱覽新華兄這一卷心血之作,深深感佩這份超越功利的發(fā)心,足見文人生命底色。除卻畢生職業(yè)之外,人總要做些忠于內(nèi)心興趣的事情,可以寄托自我,可以交付友人。杜詩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罷這部嘔心瀝血的詩集,方知千載之后,文人之心,依然有所驗證。這大概也合乎孔子所言“古之學(xué)問為己,今之學(xué)問為人”,這種為己之學(xué)的誠懇精進,值得尊敬。
2023 年7 月于北京
(于丹,文化學(xué)者,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
作詩難,人物詩傳更難,以詩記史尤難。縱覽新華兄這一卷心血之作,深深感佩這份超越功利的發(fā)心,足見文人生命底色。除卻畢生職業(yè)之外,人總要做些忠于內(nèi)心興趣的事情,可以寄托自我,可以交付友人。杜詩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罷這部嘔心瀝血的詩集,方知千載之后,文人之心,依然有所驗證。
——文化學(xué)者于丹
《詩話中國歷史》這本書采用了以詩寫史的方式,將商湯革命至近代中國3000多年來的中國文化歷史凝結(jié)在一首首七言律詩中,并且作者對材料進行取舍,最終遴選了100個歷史人物和50件歷史大事,以及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50項中國文化、自然遺產(chǎn),將最耳熟能詳、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遺址等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本書詩篇雖然凝練,但每篇都加上了史料翔實的注解,使讀者可以對相關(guān)歷史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兼具可讀性及普及性,是一部簡明中國歷史詩歌讀本。
大秦帝國
舜賜伯翳其姓嬴,①
孝王續(xù)祀邑之秦。②
襄公封侯因護駕,
平王賜岐為逐戎。③
穆桓獻孝甚光美,
厲躁簡出皆不寧。④
商鞅變法國強盛,⑤
嬴政一統(tǒng)天下平。⑥
①《 史記·秦本紀(jì)》記載,早在舜帝時期,秦人的先祖“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② 商朝建立后,由于秦、商之祖先為近族,故“嬴姓多顯”。但周朝滅商之后,秦人卻因此淪為奴隸。周孝王時,秦人祖先非子善養(yǎng)馬,于是孝王封其為“附庸”,“邑之秦,使復(fù)續(xù)嬴氏祀”。自此,“秦”地成為嬴氏安身立命之地。
③ 周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抵抗犬戎及護駕有功,被封為諸侯,并賜其豐岐之地?!叭譄o道,侵伐我豐岐之地,秦能逐戒,即有其地”。至此,秦國建立。
④ 此后三百多年間,秦國國君更替無數(shù),雄健之君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及桓公、獻公、孝公都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但也出現(xiàn)了出子、厲公、躁公、簡公等昏君暴君,使國家政權(quán)動蕩不寧。
⑤ 孝公即位后,發(fā)布《求賢令》以招賢納才,變法強國:“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商鞅(原名公孫鞅)聞訊而西入秦,助孝公實行變法,秦國崛起。
⑥ 在此基礎(chǔ)上,地處西北偏僻之地的秦國又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積累與奮斗,終于在嬴政手里,橫掃六國,一統(tǒng)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集權(quán)的封建帝國。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jì)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jì)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