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外漢語學者,金安平的《論語英譯及評注》展示了不同于國內學者的另一種關注角度:將《論語》視為一個整體,試圖尋找一條貫穿其中的線索,以呈現(xiàn)更為宏大的故事。她把《論語》置于廣闊的思想歷史背景之中,以集傳統(tǒng)解經學大成的劉寶楠《論語正義》為底本,精簡地反映了歷代注疏探討的主要議題;同時以西方語文翻譯中國古典,展現(xiàn)出跨文化的獨特認知。
《論語》不是智慧哲言和奧義知識的集結,而是一部記錄孔子生活和教書的著作。盡管只是吉光片羽的碎片,追尋他的聲音,仍可以看到一個真實的孔子 :他對政治的主張、對德行的理解、他如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他汲汲以求的理想以及他的無可奈何和局限。這是孔子將自己呈現(xiàn)給世界的樣子,也是本書試圖讓我們看到的。
在蒙田散文英譯的導言中,唐納德 ·弗雷姆告訴我們,“蒙田不易界定… 然而這一難題正好指向了答案:書即是人 ”。 或許孔子與《論語》也是如此。"
"金安平,畢業(yè)于密執(zhí)安州立大學數學系,之后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中國思想博士學位。曾任教于衛(wèi)斯連大學,后任教于耶魯大學歷史系。著有《中國的孩子》(Children of China: Voices from Recent Years)、《戴震論孟子》(Tai Chen on Mencius)、《合肥四姊妹》(Four Sisters of Hofei)、《孔子:喧囂時代的孤獨哲人》。與先生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合著有《二十世紀的中國》(The Chinese Century: A Photographic History of the Last Hundred Years)。
◎譯者簡介
鄢秀,現(xiàn)任職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翻譯碩士學科負責人, 博士生導師。2017年起出任香港高等教育婦女協(xié)會會長。長期致力于翻譯學研究,主持大量研究計劃,在多種國際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 著作及編著包括Research on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 A collective Volume of Bibliometric Review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Learners,《文化認同與語言焦慮》,史景遷中國史著作的中譯本系列(《前朝夢憶》《康熙:重構一位皇帝的內心世界》《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太平天國》《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胡若望的疑問》《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帝寵臣的生涯揭秘》《改變中國》等)。"
"自 序
導 言
學而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譯后記
附 錄 "
"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a pleasure to learn [學] and, when it is timely, 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learned? Is it not a joy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Is it not gentlemanly not to become resentful if no one takes notice of your learning? ”
另一種譯法可以是:“Is it not a pleasure to learn and to repeat often what you have learned?”區(qū)別在于讀此句時如何理解“時習”一詞?!皶r”的意思可以是“適時、合時”或“一次又一次”;“習”字可以是“練習”或“重復”(像鳥兒拍翅學飛)學過的知識。例如清代學者焦循就引《論語》7.8、6.21及11.22支持他的說法,以“合時”來解釋“時”字。他說:“當其可之謂時。說,解悅也?!贝蠖鄶盗八未鷮W者則傾向另一種解釋,如皇侃認為,“時”指的是“所學并日日修習(‘年中’與‘身中’)不暫廢也”。我選擇焦循的解釋,與公元前四世紀時孟子形容孔子是“圣之時者”有關。孟子相信“圣之時”高于“圣之清”與“圣之任”,認為合乎時的行動是“學”的極致—孔子教導的“學”,不只是知識的堆積,而是能成于“仁”,達到“修齊治平”與道德審美的境界。有了這樣的學問,就可以招徠遠方之人,即使“人不知”也“不慍”,因為是為了自己而學。
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Duke Ai asked, “What should I do to make the common people come under my sway?” Confucius replied, “Promote the upright and place them above the crooked, and the people will be in awe of you and come under your sway [服]. The opposite will happen if you promote the crooked and place them above the upright.”
哀公即公元前484年邀請孔子回魯國的魯哀公。他在位的時間是公元前494至前466年,但當時魯國軍政幾乎都在貴族世家的把持之下,哀公并無威信和實權。因此,劉寶楠等學者將2.19中的對話放入歷史環(huán)境,認為哀公是在向孔子求教,如何從魯國三桓那里奪回權力。對這位國君,孔子的回答是德行的力量:把正直的人置于邪曲的人之上,人民自然就歸順于你,無需強迫。大多數英文譯者將“服”理解為“服從”(to submit)。傳統(tǒng)經典注疏對“服”的解釋是:人民因“信服”而“敬服”君王而“為之任使”。因此,我將“服”譯為“to come under the sway of”,與12.19中孔子對季康子的回答一致。"
"金安平協(xié)助我們了解其中的微言大義,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舉。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耶魯大學人文科學史特林講座教授
雖然作者驚嘆于孔子思想的永恒價值,但她仍試圖以人生歷程的方式展現(xiàn)。本書闡述的雖然不是永恒而*的“真實”孔子,卻是特定時空背景下以及我們心中的真實孔子。
——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學中國古史研究教授
兩千五百多年來,孔子的學說并未因政治動蕩與野蠻壓制而消亡,反而更加昌盛。金安平長年研究中國上古史的斷簡殘編,描繪出一幅極為可讀且發(fā)人深省的孔子人生時代肖像。
——亨利·基辛格(Henry A.Kissinger),美國前國務卿
金安平在縝密研究與審慎判斷下完成此書,不僅是完美的《論語》指南,也是了解早期中國儒家的杰出導論。 ——莎拉·艾倫(Sara Allan),達特茅斯學院亞洲研究教授"
"企鵝新版中英雙語《論語》譯注
一位耶魯思想學者對孔子的溫情與敬意"
"從年輕時代起,金安平大部分時間都在鉆研《論語》這部書,簡直為之癡迷。求之愈殷,《論語》的文意就愈豐富,夫子的言行風貌也越來越清晰地展現(xiàn)在她面前:他以他的智慧應對世事,追求理想,而且明白自己的局限。《論語》的話語,延續(xù)了三千年,此刻仍然回蕩在她的生活中,成為反思和自我認識的源泉。這是這位耶魯思想學者,耗費巨力翻譯并評注《論語》的原因。
★企鵝經典叢書、中英文雙語版——本書包含《論語》原文、英譯以及中文評注三部分。《論語》作為重要的中國經典,已被數度譯為英文。但大多數的英文翻譯卻獨鐘一種解釋——十二世紀朱熹的注釋,未免過于標準化了。金安平的譯本則采取不同方式,她仰仗過去歷代學者的注疏,解讀出《論語》更為豐富的傳統(tǒng),可稱得上*本注疏本《論語》英譯;其深厚的中西學養(yǎng),使得她的翻譯呈現(xiàn)出跨文化的獨特認知。
★不同于國內學者的另一種關注角度:追尋一個真實的孔子——在金安平看來,《論語》并不只是哲言的集結,孔子也并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圣人。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金安平努力追尋真實的歷史場景,將他置于自身的世界來理解,試圖展現(xiàn)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他的高貴與他的局限。
★以集傳統(tǒng)解經學之大成的劉寶楠《論語正義》為底本,探討歷代注疏者關注的重要議題,力求恢復孔子話語中的模棱與精微之處。"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