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幼兒教育理想國,日本真實的保育院是怎樣的呢?高考,只是中國特色嗎?在同樣激烈競爭的日韓,教育生態(tài)是怎樣的呢? 整理多年來自己的文字及圖片(相片),參考大量的資料,著者完成了本文稿的寫作。不求褒貶,不為爭議,在這個地球越來越同一的時代,做為一個見聞,訴說給讀者聽,希望借此能為我國的教育提供一點點兒可借鑒之處,也為打算去日本留學的家庭及孩子提供一份幫助,畢竟,受到語言、生活圈子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內(nèi)家長對日本的教育體制很難做到了如指掌。不同于國內(nèi)教育,日本的同等教育階段選擇太多,家長一個小小誤差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升學的質(zhì)量。只有細致地了解日本教育體制,才能為自家孩子量身制作教育計劃。書中全面介紹了日本大學前的教育。著者以撫育兩個孩子求學的親身經(jīng)歷,描寫了日本保育院、幼兒園、小學、初中及高中的教育情況:日本學校內(nèi)的“教科書外活動”的盛行;學校外的私塾學習教育的繁重;公立大學入學考試的殘酷;公立、私立學校教育的費用……點點滴滴講述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種別于我國國情的異國教育。
張弘,全力撫育兩個孩子的母親,教育工作者,曾在日本某大學任客座研究員。
引 言……………………… 001
第一章 珍稀的保育院…… 005
第二章 轉(zhuǎn)學幼兒園……… 028
第三章 快樂的小學……… 054
第四章 多選擇的初中…… 088
第五章 非義務的高中…… 115
第六章 教科書外的教育… 125
第七章 日本國外的教育… 158
第八章 教育費用………… 179
第九章 PTA……………… 184
第十章 升學考試………… 203
第十一章 高考…………… 253
結(jié)束語……………………… 290
人,從呱呱墜地到成年獨立,成長的過程需要多長時間?在中國,法律視18歲為成年人;在日本,滿20歲可以過“成人節(jié)”。當父母把一個新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時,父母的肩上就多了“責任”二字,就必須為“養(yǎng)”和“育”付出自己的身心與力量。 “養(yǎng)”好孩子很重要,“育”成孩子更漫長,教育的優(yōu)劣更是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全世界父母的共同愿望、共同追求。為此,我認為父母需要關心、了解、研究世界各國教育理念的優(yōu)劣,取長補短、去粗取精地用之于自己孩子的身上。
由于國內(nèi)英語教育的普及,一直以來我們對講英語國家的教育關注較多,了解較多。相反,因為語言的障礙,我們對不講英語國家的教育了解較為膚淺。日本,是個發(fā)達的國家,和我們中國鄰近,時差也只有一個小時。因為是非英語國家,蒙在其教育之上的“面紗”至今仍未被我們完全揭開。
日本的家長都給他們的孩子灌輸了什么?日本的學校又給他們的學生們教育了什么?如果你在日本長期生活過的話,一定對日本人“把垃圾帶回家” 的小小習慣不感陌生?!鞍牙鴰Щ丶摇保谌毡究刹恢皇强谔?。這樣的習慣,在日本就像出門時一定要穿衣服,走路時一定要穿鞋子一樣自然!沒有人刻意去做,更沒有人發(fā)號施令。這樣的習慣、這樣的素質(zhì),與他們從小就接觸的、從小就看見的成年人的言傳身教不無密切的關系。與日本人打交道多了,我經(jīng)??匆娂议L們這樣的小動作:在一個會議結(jié)束的會場、一次運動練習后的球場,在任何一個公眾場所,任何一位家長都能發(fā)現(xiàn)并不經(jīng)意地撿起自己身邊桌面上、地面上的小紙屑、碎垃圾,很自然地裝進自己的衣袋中或隨身攜帶的小塑料袋里,帶回家中。不要說家長們這樣的日常小動作能夠熏陶他們的孩子,就連我們這些常年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也能不自覺地照搬照做。由此看來,逐步關心、了解和研究這個鄰近國家的教育,肯定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之所以呼吁我們國內(nèi)家長們更多地關心、了解和研究日本教育,還源于我及孩子在日本的跨國學習經(jīng)驗。伴隨孩子們接受了日本的學校教育之后,我深感兩國教育的不同。我本人在國內(nèi)接受了18年的系統(tǒng)教育,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本科5年和碩士3年。在那個義務教育尚未普及的年代,18年的教育比一般同齡人的要漫長一些,也算完整一些。我的人生能夠拾級而上,就是那個年代扎實地學習的結(jié)果。20世紀90年代初,我被洶涌的出國浪潮“推”出了國門,陰差陽錯地來到了日本。拿到了日本的簽證我才從零開始學習日語,那天不怕地不怕的青春歲月仿佛就在昨日。如果不是看到身邊孩子們已經(jīng)長大,還真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忘記了那些逝去的歲月。2015年,我的兩個孩子一個讀大學二年級,一個剛剛考上高中。他們出生在東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日本的全程教育,入保育院,轉(zhuǎn)幼兒園,上小學,升初中,讀高中,考大學。我曾馬不停蹄地接送幼小的他們?nèi)プx課外私塾,緊張不安地陪伴他們經(jīng)歷各階段的升學考試,也曾跟隨著他們跨國轉(zhuǎn)學。20年彈指一揮間,凡是他們學校的教學參觀活動,我都努力去參加、去體驗。因為我也想目睹、感受異國的學校生活。學校的PTA(家長教師協(xié)會),我主動參加了四屆(四年),因為我實在好奇這個自己聞所未聞的家長組織。孩子們每一個階段的結(jié)束,都是我了解日本教育的一次升華。他們小學一年級開始課外英語口語班,二年級開始課外私塾,此后一直就沒有中斷過學校內(nèi)和學校外的學習。在中國,“私塾”這個詞基本只在談論古代教育時才會出現(xiàn)。在日本,私塾存在于現(xiàn)代,而且非常強大,無論是在規(guī)模上還是在考學的力量上都勝于學校。我跟隨孩子們在日本的學校內(nèi)外摸爬滾打,孩子們成長中所遇到的許許多多問題,我和孩子們一樣陌生地第一次面對。孩子們從幼兒園到考大學經(jīng)歷的所有坎坎坷坷,帶來的所有歡笑和淚水,我和孩子們一樣地初次體驗。畢業(yè)分別常用的“色紙”(留言板)的笑話、準考證上“證明相片”的尷尬、納涼晚會“鶴立雞群” 的無奈,我和孩子們一同經(jīng)歷。到如今,仍不得不時常向孩子們請教日語的我,還在和孩子們共同成長?,F(xiàn)在,對日本的學校教育,我雖不敢講自己了如指掌,卻能說我和孩子們完整地經(jīng)歷過了。這,也正是我能向國內(nèi)家長們介紹日本教育的基礎和保證。
本書中我把自己在日本陪伴孩子們接受教育近20年的經(jīng)歷按時間先后順序匯成章節(jié),把孩子們接受的各個階段的教育與我在國內(nèi)接受的教育相對比,力爭向讀者介紹那些國內(nèi)沒有的新穎之處:日本學校里的好學生是什么樣子的,日本的學生會是如何為學生服務、指揮老師參加活動的,日本的家長組織PTA是怎樣在家長和學校間奔走的,學校的運動會又是怎樣聲勢浩大地牽動著學生靈魂的。書中還介紹了俱樂部活動、修學旅行這些我們國內(nèi)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開展過的活動,意在讓大家了解日本孩子們豐富的校園生活。書中還提醒廣大的家長們思考:為什么在日本的考試考學中一個叫作“偏差值”的概念就能評價不同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判斷和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整個群體中的排名以及報考志愿學校的合格可能性?校外的私塾教育是怎樣凌駕于學校之上的?大學考試中,一條“最低報名分數(shù)線”就能人為地控制報名考試的人數(shù)又是怎么回事?希望讀者能帶著這些疑問去讀這本書,相信您讀后一定能更透徹地了解日本的教育體制。
為了便于國內(nèi)讀者特別是那些計劃到日本留學、居住的家庭更直接地接觸日本教育體系,本書中多處沿用了日本慣用稱謂和日文漢字名稱。書中的前部為保育院和幼兒園內(nèi)容,主要描述“養(yǎng)”孩子的瑣事;中部為小學、初中義務教育部分,描述孩子學和玩兼顧的快樂事情;后部為私塾和考學部分,可以歸到艱辛“育”子的范疇。書中還提到了一些怎么也繞不開的生活常識,這部分多使用小貼士的形式做單獨說明。書中還穿插介紹了一些有意思的趣事,比如,一種新穎的抽簽游戲、一個運動會比賽項目的規(guī)則、幼兒園巴士接送的小插曲、從學校校車中看到的溫暖……希望它們能消除讀者閱讀的枯燥感。書中也引用了一些社會上公開發(fā)表的調(diào)查數(shù)字和表格,甚至有一些是原文的引用和翻譯,還插入了我的孩子們在學校活動中的相片,意在讓我的解釋更準確、說明更形象。書中還載錄了多篇我伴隨孩子們考高中、考大學的日記,希望那顆跳動在異國他鄉(xiāng)、望子成龍的母親之心,能夠同時跳動在文字之中,跳動在讀者的心中。
中國的國門開放近40年了,先期邁出國門的“弄潮兒”如今已經(jīng)在外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jié)果。他們的下一代順理成章地接受著當?shù)貒业慕逃?,陸陸續(xù)續(xù)地步入了當?shù)貒业拇髮W。同時,一些生活在國內(nèi)的同齡人,也將孩子送到了國外接受教育。于是,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現(xiàn)象,那就是在國外接受教育的中國孩子越來越多,出國留學的孩子年齡越來越小。這些孩子回到家中接觸的是中國式的語言和環(huán)境,邁出家門面對的則是當?shù)貒业牧晳T和競爭。怎樣讓他們在國外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牽動著這些孩子的父母的心。我們不妨也看看日本的孩子們在國外上學、留學是個什么樣子。2003年8月至2010年3月,我隨先生回中國工作了一段時間,考慮到孩子們今后依舊需要與日本國內(nèi)的教育體制銜接,我們將孩子們送入日本國內(nèi)學校在中國的分校近七年。這七年中我零距離地看到了日本人的子女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苦樂之事。書中有一章描述日本孩子在中國留學,通過那一章的文字讀者可以了解日本的小留學生們在國外上學的事情。
有數(shù)據(jù)表明,現(xiàn)在生活在日本的華人有80萬之多。相信和我一樣,子女在各階段學校學習的中國家庭不在少數(shù);和我一樣,與孩子們一起第一次面對日本學校的中國家長也不在少數(shù);和我一樣,對孩子們的考學升學不知不懂、困惑重重的中國父母更是不在少數(shù)。我希望本書的內(nèi)容能為更多的在日華人以及國內(nèi)那些想把孩子送去日本求學的家庭所關注,本書所敘述的失敗或成功案例能讓這些家庭的孩子在日本接受教育時少走彎路,我自省自悟的數(shù)條感觸和結(jié)論能為這些家庭的孩子的人生之路成功點燈、導航!
本書按作者的孩子們接受日本教育經(jīng)歷的時間先后順序匯章成節(jié),描述了作者“養(yǎng)”孩子的瑣事和“育”孩子的艱辛過程。書中不僅有孩子學和玩的快樂事情,也有一些實用的生活常識,內(nèi)容豐富,形式活潑,讓人讀起來獲益頗多。本書不但能為計劃到日本求學的家庭提供認知,也可為其他的父母提供可借鑒的育兒經(jīng)驗。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