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公元前兩千多年至今的哲學思想史,既有婆羅門教、佛教、儒家、道家等東方思想,也涵括了從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一直到當下的存在主義等西方流派。當然,它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思想,更沒法解答一切疑問,但通過把其中那些最杰出的成果,那些關(guān)于人生最根本問題的回答,以簡潔有力的方式傳達出來,讓我們得以穿透漫長的時空,從這些偉大心靈中汲取養(yǎng)分和勇氣,去追尋自己的答案。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四千年來,從古印度的無名作者到哲學巨擘康德,從中國到歐洲,對何以為人、何為良好生活的追問從來沒有停止過。
◎ 作者介紹
漢斯•約阿西姆•施杜里希(Hans Joachim Störig,1915—2012),出生于德國奎恩施戴特,曾就學于弗萊堡大學、科隆大學、哥尼斯堡大學、巴塞爾大學、漢堡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歷史、社會學和法學,獲哲學博士和法學博士學位。1963年至1983年,他曾經(jīng)擔任慕尼黑辭典編纂學研究所所長,1983—1991年,他任教于慕尼黑大學。1991年起,他是慕尼黑大學的榮休教授。
主要著作有《世界哲學史》、《世界科學史》、《語言的歷險》、《科諾斯現(xiàn)代天文學》、《世界的語言——歷史、事實、秘密》和《記憶的碎片》等,此外他還主編了《多瑙蘭大百科辭典》和擁有65000詞條的《科諾爾德語大辭典》等。
◎ 譯者介紹
呂叔君,現(xiàn)為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1986年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德語語言文學專業(yè),曾在德國慕尼黑語言與翻譯學院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lǐng)域:德語文學、德國哲學、德國文化史和跨文化交際學。主要譯著有《世界哲學史》、《世界語言簡史》、《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1000》、《人類第一次》等。
中文版序 / 003
修訂版前言 / 005
第一部分 東方的智慧
第一章 古代印度哲學 / 015
第二章 古代中國哲學 / 068
第二部分 古希臘哲學
概 述 主要時期 / 101
第一章 前蘇格拉底哲學到智者派的出現(xiàn) / 106
第二章 希臘哲學的鼎盛時期 / 124
第三章 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希臘羅馬哲學 / 171
第三部分 中世紀哲學
概 述 基督教的繁榮—時代劃分 / 193
第一章 教父哲學時期 / 197
第二章 經(jīng)院哲學時期 / 219
第四部分 文藝復(fù)興和巴洛克時期的哲學
第一章 文藝復(fù)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哲學 / 267
第二章 巴洛克時期的三個偉大思想體系 / 299
第五部分 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和康德哲學
第一章 啟蒙運動 / 333
第二章 伊曼努爾•康德 / 372
第六部分 十九世紀哲學
導(dǎo) 論 / 421
第一章 浪漫主義與德國唯心主義 / 424
第二章 實證主義、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 / 452
第三章 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尼采 / 483
第四章 新康德主義 / 521
第七部分 二十世紀哲學思想主流
一個嶄新的時代 / 533
第一章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思想家和流派 / 537
第二章 當今哲學思考的主題和問題范圍 / 612
人物譯名對照表 / 739
術(shù)語譯名對照表 / 750
修訂版前言(節(jié)選)
哲學家們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這還不包括各種評論、闡述或哲學教授們的批判性文章。有一套謙虛地自稱是概要性的專業(yè)哲學史就擺滿了圖書館里的整個書架,而且它還是用一種只有學者才讀得懂的極其精練的語言撰寫的。
一般來說,對一個事先受過訓(xùn)練的專業(yè)人士解釋某個事情比對一個外行解釋這個事情要容易得多,也快得多。比如說,一個工程師要對另一個工程師解釋他們計劃要建造的橋梁,他只需提綱挈領(lǐng)地說明建造這座橋梁應(yīng)該參照的尺寸、地基狀況、用途、建筑材料和結(jié)構(gòu)等,或者再加上幾個計算公式,另一個工程師就可立即對此了如指掌。如果他要對一個門外漢解釋這座橋梁的話,那就需要破費口舌了,他首先必須介紹建造一座橋梁所應(yīng)遵循的各種理論體系,必須解釋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各種公式和專業(yè)術(shù)語,等等。
哲學史的對象,就其研究范圍和難度而言,或許并不比建造一座橋梁更簡單,本書就是為那些沒有多少預(yù)備知識的讀者而寫的。面對那些卷帙浩繁的哲學著作,我們?nèi)粝胱龀銮‘數(shù)倪x擇實在不容易。在這方面,我們遵循的原則是,首先要看它對于這部入門性的著作是否適宜,其次,我也不想對讀者隱瞞這樣一個事實,而且關(guān)于這一點學者們也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這就是說,寫作一部哲學史,作者的個人喜好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
當偉大的伊曼努爾•康德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事業(yè)時,在一封信中說,他一生的全部努力都只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
我們能夠知道什么?
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
我們應(yīng)該信仰什么?
這些問題是所有時代每個有思想的人都會去用心思考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涉及人的認識。世界是如何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關(guān)于世界的創(chuàng)造我是如何想象的?關(guān)于它我能夠知道些什么?關(guān)于它(這也是康德主要關(guān)心的事情)我究竟能夠確切地知道多少東西?
第二個問題涉及人的行為。我應(yīng)該如何度過我的一生?我能夠理性地生活嗎?我應(yīng)該追求什么?我應(yīng)該如何對待我的同類?我應(yīng)該如何面對人類社會?
第三個問題涉及人的信仰。雖然我們不知道是否能夠確切地認識這個問題所針對的事物,但是,如果我們想為我們的人生賦予一種意義,這個問題就無法回避。是否存在一種更高的權(quán)力?人的意志是自由的還是不自由的?是否存在永生?我們看到,這第三個問題—而且第二個問題也已經(jīng)是—涉及了宗教的領(lǐng)域。除此之外,許多哲學家還試圖用哲學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只要我們想得到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那么這些問題也還應(yīng)該歸屬于哲學的范疇。那么,這些問題到底能否得到回答呢?有沒有可以依賴的可靠證據(jù)?如果在思想王國之外還存在信仰王國,那么知識和信仰這兩個領(lǐng)域之間的界限究竟何在?
如果依照這三個問題的觀點對哲學的歷史發(fā)展加以考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基本特征,這三個問題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正好與康德提出的順序相反。這可能是因為,生與死是所有生命形式的最基本的現(xiàn)實,所以,關(guān)于死后的永生,關(guān)于超越塵世的神秘力量的主宰,關(guān)于上帝、神和偶像,這些問題都成了正在覺醒的人類精神首先要關(guān)注的最基本的人生之謎。無疑,探求正確的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獲得有益于現(xiàn)實生活和必要的道德約束的知識,這些都是哲學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至于人的認識的可能性及其工具和界限這個尖銳問題,哲學后來才能顧得上考慮。
大致說來,神、自由、永生以及人生的意義是古代印度哲學主要討論的問題。中國古代思想從一開始就強烈地關(guān)注人的實際行為和人的社會生活問題,即倫理學。在五花八門的希臘哲學中,這三個問題都同時出現(xiàn)了,不過他們更傾向于關(guān)注人的認識和行為問題。到了中世紀,西方哲學重又把思想的重點放在了上帝、自由、永生以及人類行為的善與惡這樣一些永恒的問題上去了。只是到了近代,歐洲思想界才對人的認識問題給予廣泛的關(guān)注,并且關(guān)注的程度也越來越大,直至當代,或許又顯現(xiàn)出了一種減弱的趨勢。
我們對這三個問題加以考察,目的是想表明,我們并不打算在這里將歷史上出現(xiàn)的所有哲學問題都納入我們的討論范圍,諸如美學史、國家哲學史、法哲學史等,它們各自都需要專門的一部書才行。另一方面,我們也想提請讀者始終以這三個問題為準繩去考察和思索哲學的歷史。最終,讀者會認識到,雖然每個時代的每位思想家對這些問題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是,基本上說,他們能夠做出的回答并不是無限多樣的。
這本書的確既可靠又精要,還通俗易懂,文筆優(yōu)美,十分難得。它的可讀性和威爾·杜蘭特的不相上下,但比后者更全面,更加客觀。如果這本書能有一個英語譯本,那將是高校哲學課程的理想教材。對于初次接觸哲學、想要有個好開頭的人來說,本書也是絕佳的讀本。
這本書的確既可靠又精要,還通俗易懂,文筆優(yōu)美,十分難得。它的可讀性和威爾•杜蘭特的不相上下,但比后者更全面,更加客觀。如果這本書能有一個英語譯本,那將是高校哲學課程的理想教材。對于初次接觸哲學、想要有個好開頭的人來說,本書也是絕佳的讀本。
——古斯塔夫•繆勒(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是為這樣一些人寫的:不管他們是否接受過正規(guī)的學院式教育,當面對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以及我們時代的巨大歷史變遷和社會災(zāi)難時,他們從不氣餒,總是試圖通過獨立思考來揭示世界之謎,努力去尋找永恒的人生問題的答案。他們從不否認這樣一種觀點,即所有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及其作品都會對我們有所裨益。
——漢斯•約阿西姆•施杜里希
★ 我們能夠知道什么?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我們應(yīng)該信仰什么?——這三大問題貫穿了四千年的哲學長河,是每個人在尋找意義和價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自我追問。重走人類關(guān)于世界、關(guān)于自己的極限探索之旅,探尋我們認識、道德和信仰的核心與邊界。
★ 寫給愛智慧之人的入門寶典,讓更多人讀懂哲學——任何求知者都是哲學道上的同路人,都有獲得高深智慧的潛力。借助通曉易懂而又不失其思想深度的文字,令更多人認識、理解人類最高的思想成就,是哲學史讀本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
★ 出版六十年、暢銷六十萬冊的經(jīng)典作品——深受“哲學王國”德國歡迎的哲學史,再版十七次,暢銷六十年,并被譯成意大利語、日語、荷蘭語、西班牙語等多種語言,是經(jīng)得起時間和各國讀者考驗的經(jīng)典作品。
使用錘子從事哲學思想的哲學家
尼采“使用錘子從事哲學思想”。他毫無顧忌地砸碎了在他看來是錯誤的舊有價值,并且同時又建立起了新的價值和理想?!叭粝氤蔀橐粋€善與惡的創(chuàng)造者,他就必須首先是個價值的毀滅者?!蔽覀兪紫瓤疾煲幌履岵勺鳛闅缯吆团姓叩囊幻妗K倪@一面人們用七個“反”來表示。
尼采是反道德的。有主人道德也有奴隸道德。“善”這個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在主人那里,善意味著靈魂的崇高的和高傲的狀態(tài),這里,善的反面是“壞”。主人意義上的壞意味著:一般的,平凡的,庸俗的,無價值的。與此相反,對庸俗大眾來說,“善”意味著:和睦、和善、善良、憐憫;這里,善的反面就是“惡”。惡是一切被庸俗大眾所鄙棄的價值:與眾不同、大膽放肆、反復(fù)無常和危險。簡言之,對主人來說幾乎一切“善”的東西在奴隸那里都變成了“惡”。
在歷史上,奴隸道德的反叛起始于猶太人。他們的先知們將“奢華”、“不信神”、“惡”、“殘暴”、“肉欲”這些概念融為一體并給“世界”這個詞賦予一種消極的價值。這種一切自然價值和等級關(guān)系的徹底翻轉(zhuǎn)是一種來自低等的窮途末路者的精神復(fù)仇行為。于是,那些悲慘的、窮困的、軟弱無力的、痛苦的、患病的和丑陋的東西便以“善”的形象出現(xiàn),而關(guān)于“善”的那些高貴的價值取向如高雅的、美麗的、強有力的、幸福的等等卻喪失了其主導(dǎo)地位。
在奴隸道德的統(tǒng)治下備受壓抑的那種堅強和健康的天性由于無法向外宣泄,因此他不得不去尋找秘密的新的滿足途徑,于是他轉(zhuǎn)向內(nèi)在自我,這就是一切“良心不安”的根源所在。強壯的人將會變成一個被捆縛在社會道德的牢籠之中而自殘自虐的動物。因而人類便患上了極其可怕的疾病,即人類的自我折磨。在宣揚同情和憐憫并已成為猶太奴隸道德的繼承者的宗教教理之中,人們會聽到那些失敗者們自我蔑視的聲嘶力竭的叫喊。
尼采是反民主的。今日歐洲的一切道德皆為群居動物的道德。在政治和社會活動中,民主運動是其明顯的表現(xiàn)。那種英國式的小家子氣十足的以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為人生要義的觀念是十分可笑的。
尼采是反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理想便是一種人向徹底的群居動物全面退化的理想。什么是文明的衰落?“不客氣地講……就是那些尚帶有自然天性的人,野蠻人……食肉者,那些還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力和渴望權(quán)力者向那些軟弱的、有教養(yǎng)的、溫和的、或經(jīng)商或飼養(yǎng)牲畜的人種以及向那些陳舊沒落的文化倡導(dǎo)者俯首稱臣,在這種文化中,奄奄一息的生命力發(fā)出回光返照式的耀眼的光?!?p/>
一切生命的本質(zhì)在于占有,侵犯,壓迫,征服弱者,冷酷無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并吞或榨取。“人們四處都在大肆鼓噪……‘剝削的特征’將要消亡的未來社會的狀況:在我聽來,好像人們正在期望發(fā)明一種能夠摒棄掉所有感官功能的生命似的。”
尼采是反女性的。女人在男人喪失其真正男性特征的社會中退化了,并且也拋棄了其最為女性化的本能直覺。女人追求經(jīng)濟上和法律上的獨立,即婦女解放便是這種退化的表現(xiàn)。
尼采是反理智主義的。就和在叔本華那里一樣,對尼采來說,意識、理性、理智只是一種表象,它們都只是意志的奴仆。我們的感性器官根本就不是為“理性”而設(shè)的。它是一種概念的和簡化的器官,其目的在于為維持生命而去奪取和占有外物。[33] 我們不應(yīng)過高估價意識的作用。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在無意識中完成的。人的直覺“在迄今為止被發(fā)現(xiàn)的所有智慧中是最富于智慧的”。人的大部分有意識的思維也應(yīng)被認為是一種本能直覺行為,甚至哲學思想也不例外。哲學家們以為,他們能夠用冷靜的邏輯獲得真理。但是,在其背后總是一種直覺的判斷和需要。
蔑視肉體,視其為敵人,這是荒唐的。認為在一具腐爛的尸體里能夠誕生出一個美麗的靈魂也同樣是荒唐的。
尼采是反悲觀主義的。如果所有時代的智者們及至叔本華都對于人生下出同樣的結(jié)論:“人生乃虛無”,那么,這究竟證明了什么?證明他們英雄所見略同嗎?或許更能證明他們都帶有某種生理缺陷吧?“或許他們都雙腿發(fā)軟、行動遲緩、踉踉蹌蹌了吧?……或許人間的智慧就像一只烏鴉,一點腐尸的氣味就能使它歡欣雀躍呢?”
這等智者們都不過是一些人生頹廢者,這在蘇格拉底身上是再清楚不過了。他出身下等平民,他對人生的嘲諷是其對社會不滿的一種表達,是出于賤民的妒忌。誰要是說人生毫無價值,他實際上是在說:我毫無價值。
所有這一切導(dǎo)致了尼采哲學的反基督教的特征?;浇淌且磺蓄嵉沽说淖匀粌r值的總稱?;浇淌菍ψ匀坏姆穸ǎ菍ψ匀坏囊C瀆,是反自然的?;浇套砸婚_始就是人的感性生活的死敵?!盎浇痰纳系鄹拍睢鳛椴B(tài)的上帝……作為精神的上帝—是最為墮落的上帝概念之一……上帝蛻變?yōu)樯膶α⒚?,難道我們不能代之以對生命的永恒肯定和贊美嗎?”
基督教是對統(tǒng)治者和高貴者的憎恨,是對精神、高傲、勇氣、感官和一切歡樂的憎恨?;浇淌惯@個世界—人所擁有的唯一的世界—變成了無邊苦海并為它設(shè)置了一個難以企及的“彼岸世界”?;酵讲⒉皇侨ニ伎荚鯓邮谷说纳罴で榫窕蜕窕?,而是企圖根除人的生活激情從而也就根除了生命的根基。
“對此我可以結(jié)束我的考察并宣布我的判決。我強烈譴責基督教,我控告基督教會是最為可怕的罪犯……基督教會毫無例外地敗壞了一切,它使每一種有價值的東西都變得毫無價值,使每一個真理都變成了謊言,使每一個誠實正直的靈魂都變得卑鄙無恥。有人還膽敢在我面前稱贊它的‘慈愛的祝福’嗎?”
價值的重估
“真正的哲學家是發(fā)號施令者和立法者。他們說:‘理應(yīng)如此!’人的何去何從首先由他們決定?!盵40] 尼采無所顧忌地摧毀了一切價值,他宣布“上帝死了”,與此同時,他也提出了人類的新目標:
眾神已死:那么我們讓超人生。
看吧,我教導(dǎo)你們何為超人!
超人是大地的意義所在......
我懇請你們,我的兄弟,要忠實于大地,
不要相信那些和你們談?wù)摮搲m世的希望的人!
這些人是投毒者,不管他們對此清楚與否。
他們是人生的鄙視者,行將就木者和自我毀滅者,
大地已厭倦了他們:那就讓他們?nèi)グ桑?
當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滿腹學識地從孤寂的山上下來,走進人們中間時,他將他的教導(dǎo)饋贈給他們。
人是連接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他的下面是萬丈深淵。
走過去是危險的,停在中途也是危險的……人的偉大之處在于,他是橋梁,而非目的:人的可愛之處在于,他既是一種過渡又是一種毀滅。
我愛那些個不知生的人,因為他們是跨越者而非沉落者。
我愛那些個偉大的蔑視者,因為他們是偉大的崇拜者和射向彼岸的渴望之箭。我愛那些個人,他們不是首先到繁星后面尋找原因,從而沉落和成為犧牲品,而是把自己供奉給將要誕生超人的大地。
超人是知曉上帝之死的人。他清楚,一切理想的彼岸純屬妄想,他把自己交托給大地和生活并對此持一種愉快的肯定態(tài)度。他知道,這個世界是“迪奧尼索斯式的”世界,自存在的源泉中永恒輪回;他承認人的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賦予其價值,獲得一個立足點,盡管在威力無比的時光流逝中一切皆為徒勞;他也知道,他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權(quán)力意志”的一部分而非其他,他對此有清醒的意識,并能夠承受得住這一最深刻且難以解決的人生矛盾。尼采稱這種與膚淺的和幻覺的知識相對立的知識為“悲劇性的智慧”。
與尼采的另一種最為令人難以理解的思想即永恒輪回的思想相比,超人思想畢竟還是比較能夠讓人接受的。在前面引用的格言式作品“權(quán)力意志”中,永恒輪回的思想已初露端倪。尼采總是只用一種暗示的和譬喻式的方式表達他的這一思想,而且主要是在他的《查拉圖斯特拉》第三部中。尼采試圖將時間與永恒合二為一,“萬物消逝,萬物復(fù)歸,存在之輪常轉(zhuǎn)不息”。盡管形形色色的存在者不可測度,但卻并非是無限的。不過時間是無限的。因此,每一種物的組合都有可能曾經(jīng)在某個時候已經(jīng)臻于完成;進而言之,這種組合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臻于完成。這種對萬物復(fù)歸、永恒輪回思想的表達和肯定是人所能想出的最為強烈的表達形式。“這就是生命嗎?”我欲對死亡如是說:“好吧,那就再來一遍。”
啊,人哪!請注意!
聽那深沉的午夜在訴說著什么?
我沉睡,我沉睡——
我從深沉的夢中醒來——
世界是深沉的,
比白日所想得更為深沉。
她的痛苦是深沉的——
歡樂——比內(nèi)心的痛苦更為深沉:
痛苦說:去吧!
可是所有的歡樂都要求永恒——
——深沉的,深沉的永恒!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