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福利大片二区_97视频久久人人_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_午夜一级毛片福利视频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生活與命運
人失去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ISBN: 9787549567027

出版時間:2015-08-01

定  價:118.00

作  者:(俄)瓦西里·格罗斯曼 著 力冈 译

責  編:雷韵
所屬板塊: 艺术出版

圖書分類: 外国小说

上架建議: 经典文学 畅销小说
裝幀: 精装

開本: 16

字數(shù): 790 (千字)

頁數(shù): 952
圖書簡介

1960年,瓦西里•格羅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長篇歷史小說《生活與命運》。蘇聯(lián)當局負責意識形態(tài)的執(zhí)鞭蘇斯洛夫稱此書“比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更加危險”,要“過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該書在被封鎖二十年后歷經(jīng)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轟動。

關(guān)于斯大林蘇聯(lián)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沒有比《生活與命運》更為全面的描寫:它是一整個時代的畫像和心靈史,極權(quán)體制下復雜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20世紀最黑暗的一段歷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戰(zhàn)爭與和平》,《生活與命運》圍繞一個家族在時代變遷中的故事展開。格羅斯曼以托爾斯泰式的宏大視角和寫實筆法,講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的經(jīng)歷,并通過家族成員各自的遭際串起上百位出場人物與一系列交叉延伸的歷史事件。歷史的創(chuàng)痛、現(xiàn)實的積弊,極權(quán)與戰(zhàn)爭雙重碾壓之下人性的艱難處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細節(jié)納入其中。

格羅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記錄猶太滅絕營慘況的第一人,也是“二戰(zhàn)后首位起而反抗蘇聯(lián)極權(quán)的作家”,其獨一無二的經(jīng)歷和人道主義勇氣,使本書具有足以令強權(quán)膽寒的震撼力。書中對戰(zhàn)爭真情實況的描寫,對納粹滅絕營、蘇聯(lián)古拉格的哀歌與沉思,對人生、政治和歷史命運的哲思與探討,對人性的極端邪惡與細微的善良之間斗爭的刻畫……至今讀來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羅斯曼女兒葉卡捷琳娜•科羅特卡娃唯一授權(quán)中文版。著名俄蘇文學翻譯家力岡經(jīng)典譯本,譯者序言首次完整發(fā)布。獨家收入羅伯特•錢德勒長文導讀《為長眠者發(fā)聲》。知名媒體人梁文道作序力薦:“這大概是我做讀書節(jié)目,從廣播電臺到電視,到現(xiàn)在做視頻十來年來,最想最想給我的觀眾們介紹的一本書?!庇麣v史學家、《耳語者》作者奧蘭多•費吉斯傾情推薦:“《生活與命運》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書更能讓讀者了解二戰(zhàn)時期的蘇聯(lián)。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們思考極權(quán)主義的本質(zhì)(無論它在何地出現(xiàn)),以及人性善與惡之間更大的斗爭。”

作者簡介

瓦西里•格羅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蘇俄記者、作家。1905年生于烏克蘭別爾基切夫,早年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數(shù)學物理系,當過化學工程師,1930年代投身寫作行列,得到高爾基、巴別爾等文壇大家賞識,入選蘇聯(lián)國家作協(xi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作為《紅星報》戰(zhàn)地記者隨軍四年,大量報道莫斯科、庫斯克、斯大林格勒和柏林等地前線戰(zhàn)況,是揭露納粹德國死亡集中營真相的第一人。戰(zhàn)后發(fā)表小說《人民是不朽的》《為了正義的事業(yè)》等。1960年完成長篇小說《生活與命運》,手稿被蘇聯(lián)當局抄沒并禁止出版。1964年格羅斯曼因癌癥病逝。1974 年,在安德烈• 薩哈羅夫、弗拉基米爾• 沃伊諾維奇等人幫助下,手稿被拍攝在縮微膠卷上偷運出蘇聯(lián)。1980 年代初,《生活與命運》在歐美各國相繼問世,1988年在蘇聯(lián)出版。

力岡(1926—1997),俄蘇文學翻譯家,1953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俄語專業(yè),后任教于安徽師范大學,翻譯了《靜靜的頓河》《安娜•卡列尼娜》等近七百萬字俄蘇文學作品。

圖書目錄

新版序 /梁文道 i

譯者序 /力岡 xv

導 讀 /羅伯特•錢德勒 xix

第一部 001

第二部 323

第三部 651

序言/前言/后記

新版序\梁文道

1961年2月14日上午11點40分,克格勃(蘇聯(lián)國家安全委員會)派人闖入瓦西里•格羅斯曼的住宅,搜查一份書稿。結(jié)果他們不只帶走了那本書的打字稿,還沒收了和它相關(guān)的草稿和筆記,甚至就連打出這本書的打字機與碳紙都不放過,行動規(guī)格形同逮捕一個活人,只不過他們這次要逮捕的是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生活與命運》,后人管它叫“二十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格羅斯曼很清楚自己寫了些什么,當初他投稿給雜志社的時候難道沒料想到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嗎?這是后來一些學者爭論的細節(jié)問題,我們先且別管,還是回到1961年情人節(jié)那場“逮捕”事件的現(xiàn)場,看看格羅斯曼事后的反應。他直接寫了一封信給蘇聯(lián)最高領導赫魯曉夫抗議:“有什么理由讓我人身自由,卻逮捕了這部我為之呈獻生命的書?”

當局似乎很在乎這位作者,歷經(jīng)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三朝而不倒的蘇共意識形態(tài)大總管,人稱“灰衣主教”的蘇斯洛夫(Mikhail Suslov)親自接見了他。以外表斯文謙遜、彬彬有禮而著稱,但又深沉冷峻的蘇斯洛夫這樣子對格羅斯曼說:“我沒有讀過你這本小說,但我讀了對它的評論和報告。……你為什么要把你的書加入到敵人對準我們的核武器當中?又何必讓它引起大家關(guān)于蘇維埃體制到底還有沒有必要的討論呢?……我可以直接告訴你,這本書在兩三百年內(nèi)都不可能有出版的機會。”

一部前蘇聯(lián)禁書,這個身份多少就能決定一本小說的命運了。在上世紀的六十到八十年代,這個身份或許可以讓一本書在所謂的“自由世界”受到許多關(guān)注,讀者通常會期待能在里頭讀到鐵幕背后冷酷悲慘的真相,同時間接確認了自己的幸運與幸福(好在我沒活在那一邊)。只不過禁書太多,能從“社會主義陣營”這邊僥幸逃到另一邊去的書也不少,其中只有幾個例子可以贏得大名,獲得最高聲譽。例如《日瓦格醫(yī)生》與《古拉格群島》,它們都得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盡管帕斯捷爾納克最后被迫拒絕領獎)。

問題是這樣的背景也會反過來限制這類小說的生命。冷戰(zhàn)結(jié)束,它們在很多讀者眼中似乎就只剩下了歷史見證的價值,別無其他。所以今天提起《古拉格群島》和索爾仁尼琴,很多人都會露出一絲倦怠的神情,覺得那是本過時的書與一個過時的人?!度胀吒襻t(yī)生》更是可悲,因為后來的文檔證明,它在西方的流行原來與美國中情局有些關(guān)系,被他們利用,當做冷戰(zhàn)意識形態(tài)爭戰(zhàn)的兵器,于是無奈沾染上一層政治污跡。

至于蘇聯(lián)這邊就更不必提了,禁書自然是沒人看得見的書(審查官員例外,他們大概是那個體制內(nèi)讀書最多見識最廣的人)。蘇聯(lián)解體前后,雖然它們也曾火熱過一陣,但很快就又被打回冷宮,因為“向錢看”的新一代實在沒有太大興趣去務虛地回顧歷史,翻看那些昨天以前還沒聽過的書。所以曾經(jīng)遭禁的文學,便和它們命運的對立面──那些得到最高當局贊賞,贏了“斯大林獎”的作品,奇詭地共同進入歷史,都沒有人要看了。事后,無論是在俄羅斯,西方,還是中國,蘇聯(lián)文學仿佛都成了一個幾乎不存在的物事。尤其對俄羅斯以外的一般文學讀者而言,俄語文學好像只到二十世紀初為止。少數(shù)詩人之外,整個蘇聯(lián)似乎沒剩下幾個值得重讀的作者。以中國的歷史背景來看,這種情況特別奇怪,因為俄語曾是我們的主要外語之一,沙俄和蘇聯(lián)文學更曾是社會上的主要讀物;可今天,它卻只是一排排被置放在書架頂層的蒙塵典籍,“小時代”的大時代遺物。

所以《生活與命運》理應過時。一本前蘇聯(lián)禁書,書名土氣(更像是十九世紀的產(chǎn)品),翻譯成中文近一千頁,全書有名有姓的角色超過一百六十人;更要命的,格羅斯曼的文風竟帶著一股撲面而來的“社會現(xiàn)實主義”氣息。這本書,甚至連它出版的時機都不太對。1980年瑞士首現(xiàn)俄文原版,讀者自然寥寥。1985年英譯本面世,當年索爾仁尼琴在西方已經(jīng)紅到發(fā)黑,名聲漸走下坡,大家很容易以為它只不過是《古拉格群島》的小弟,所以只有一小圈子的人看過這本其實和《古拉格群島》非常不同的大書。而大部分寫書評的,在報刊做文化版的,甚至連瓦西里•格羅斯曼這個名字都沒聽過。這也難怪,此時已故的他,畢竟不是個有海外公眾知名度的異見分子,沒有活著流亡、被人宣傳的機會。相反地,他在公眾面前大概還算是個“體制內(nèi)作家”呢,曾經(jīng)入圍“斯大林獎”決選名單,二戰(zhàn)期間為《紅星報》寫的戰(zhàn)地報道更是風靡全國,得到官方肯定。這類作家,英語世界又怎么會對他感興趣呢?身為蘇聯(lián)“作協(xié)”成員,格羅斯曼那被壓抑的后半生是沉默的,《生活與命運》的遭禁亦是同樣沉默,國內(nèi)沒有人知曉,國外沒有人聲張,一切安靜。比較奇特的是,和英文版同年面世的法文本,居然一度成為暢銷書,我猜那是法國獨特環(huán)境所致,他們那時大概還會稍稍關(guān)心蘇聯(lián)究竟是個極權(quán)體制還是共產(chǎn)主義天堂這種老問題。

我在文字和電子媒體介紹書介紹了二十多年,很少遇到像《生活與命運》這樣的作品,覺得推薦它是自己不能回避的道德義務。七八年前讀到英文本之后就四處向人宣說,想它有機會在中文世界現(xiàn)身。終于到了去年,北京“理想國”愿意承擔,重出這部不合時宜的巨著?!爸爻觥保且驗榫庉嫲l(fā)現(xiàn)它原來早就有過中譯,而且還有三種版本,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只是我孤陋無知而已。比如他們用做底本的這個版本,俄語文學翻譯名家力岡先生手筆(另一個被人遺忘的名字,《日瓦格醫(yī)生》與《靜靜的頓河》的譯者),原來的譯名是《風雨人生》。力岡先生的譯者序言成于1989年6月10日,最后一段話是非常直白的吁求:“親愛的讀者,讀讀這部作品吧!它使人清醒,使人覺悟,使人知道自己是一個人!使人知道怎樣做一個人!”如此八十年代的筆致,寫在八十年代的終點,這本書合該要在新時期的中國被人忘記。生不逢時,往往是許多好書被埋沒的原因?!渡钆c命運》的三種中文譯本全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那兩三年。當時,蘇聯(lián)解體已成事實,連帶垮掉的還有幾十年來的蘇聯(lián)文學;而中國這里,則一面是籠罩了整片大地的低氣壓,另一面是正在冒頭的人欲春芽,自然沒有多少人想去碰這一千頁的大書,直覺它是蘇聯(lián)版的傷痕文學,會看得叫人呵欠連連。

但是最近十年,它的命運卻忽然逆轉(zhuǎn),一下子又復活過來了,西方每一個評論家都拿它和《戰(zhàn)爭與和平》相比,并且紛紛奉上一本小說所能得到的最高贊譽,比如說“我用三個禮拜讀完,再用三個禮拜復原,在那段日子里我?guī)缀蹼y以呼吸”(琳達•格蘭特語)。

第一個拿它和《戰(zhàn)爭與和平》相比的,并非“別有用心”的西方人(這說法來自豆瓣網(wǎng)上的一則短評,那則評論的作者很不屑西方世界對它的贊譽,認為其背后“別有用心”),而是1988年俄文原版終于能在祖國出版之后的蘇聯(lián)評論界。當時就有人立刻宣告:“那漫長的等待終于結(jié)束了!”等待什么?當然就是等待另一本《戰(zhàn)爭與和平》。就像托翁為拿破侖入侵俄羅斯的戰(zhàn)爭寫出了一部不朽巨著一樣,更加慘烈悲壯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當然也得配上同樣偉大的作品。這幾乎是他們自二戰(zhàn)一結(jié)束之后就馬上開始了的漫長期待,整個蘇聯(lián)文壇都在尋找接得下這份重擔的候選者,好幾代蘇聯(lián)作家也都努力地想要滿足那份期望,于是一本大書接著一本大書地上市。只不過,它們似乎都還和《戰(zhàn)爭與和平》有點不小的距離。

《生活與命運》堪比《戰(zhàn)爭與和平》,最表面的理由在于外形。都是寫一場抵抗入侵的戰(zhàn)爭,都是人物眾多、支線龐雜的大書,都以一個家族當做軸線,都是全景式的鳥瞰神目,都在虛構(gòu)敘述當中夾雜議論沉思。但于我看來,格羅斯曼之所以無愧于前人,是他細致地寫出了戰(zhàn)爭與和平這兩種極端不同的狀態(tài),以及連接它們彼此的微妙聯(lián)系;又在這戰(zhàn)爭與和平的雙重境況當中,幾乎讓我們看到了蘇聯(lián)社會的全部細節(jié)。從斯大林、赫魯曉夫這等史上留名的大人物(其中甚至還有一段關(guān)于希特勒的難忘描繪),一直到大草原上的牧民與農(nóng)夫;從前線紅軍在漫天炮火當中的日夜生活,一直到后方官僚體系的具體運作;這個帝國的每一條神經(jīng)線乃至它最最末梢的毛細血管,全都被格羅斯曼一根根挑選出來耐心檢視。

當然,那是戰(zhàn)爭,就算離戰(zhàn)火最遠的地方(例如西伯利亞深處的集中營),也很難不受戰(zhàn)事影響。所以“戰(zhàn)爭”與“和平”這兩種狀態(tài)的比對,只不過是個方便說法;可是,我又分明看到了格羅斯曼刻意分別塑造這兩種狀態(tài)的用心。在他筆下,相對安全平靜的后方有時候竟比斯大林格勒戰(zhàn)線上的最前鋒還危險。因為后方的人或許有床可睡,但睡不安穩(wěn);或許有飯可吃,但食不下咽。因為他們要擔心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生怕犯錯;他們要留意權(quán)力的走向,以免一不小心走上“邪路”。戰(zhàn)壕里的士兵則不然,由于不曉得今晚是否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夜,反而因此坦蕩,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便連人際關(guān)系也都簡單了許多,回復到它最該有的本然面目,喜怒哀樂盡皆自然無礙。夸張點講,在格羅斯曼筆下,戰(zhàn)場上的人居然活得更加像人。

沒錯,戰(zhàn)爭“矯正”了很多事情。一個軍人的履歷表變了,評價他的標準不再是他家有沒有出過托洛茨基主義者,父母是不是孟什維克分子;而是他開槍開得夠不夠準,面對敵軍轟炸的時候又夠不夠冷靜。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被人從集中營里放了出來,因為會不會帶兵在這時刻要比他在政治上的關(guān)系要緊;一個見過大場面的老兵可以放膽批評集體農(nóng)場的失敗,因為同袍現(xiàn)在只在乎他對敵方下一枚襲來炮彈路線的判斷。

后方,那片相對平靜的大地卻還是處在蘇聯(lián)式的“正?!碑斨?。例如主角之一的維克托,他和一群物理學家同事偶爾會在夜話之中趁著酒意胡說,指點江山,開開斯大林的玩笑(斯大林同志太偉大了,他比牛頓更早發(fā)現(xiàn)地心引力的作用),批評當局的文藝政策(什么叫做“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它就是黨和國家的魔鏡,每當黨和國家問它世界上誰最正確最偉大,它就會說:你,你,你)。但散伙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剛剛還在一起笑鬧的A會別具深意地提醒維克托:為什么B能那么大膽說話?你不覺得奇怪嗎?當年大清洗的時候他也被捕,但沒幾個月就放了回來,那時可沒有人回得了呀。再過幾天,反過來又輪到B對他發(fā)出警告:你得留意A,有人說他和上頭的關(guān)系非比尋?!?p/>

當時維克托研究的是至關(guān)重大的核分裂問題(其原型可能是“氫彈之父”薩哈羅夫),他的成果一開始備受贊賞,同事們對他既熱情又友好,覺得他是個天才。可是自從上頭派來了一個新領導,情況馬上就兩樣了。新領導批評他這個猶太人過度夸大同裔愛因斯坦的成就(別忘記斯大林的政策也是反猶的),指責他在政治上不夠合群,甚至使他逐步陷入險境。于是共事多年的朋友漸漸翻臉,在路上碰見會假裝不熟,在他缺席的會議上替他檢討雞毛蒜皮般的過錯。就算他那曾被大家夸譽的研究成果,也不知怎的突然顯得漏洞百出,無關(guān)痛癢。維克托自此孤立,變得更加激憤,勇氣也跟著大了不少,隨時預備慷慨就義,為他所相信的真理獻身。

然而,某天下午,正當他在家準備被逮捕的時候,電話響了?!澳?,施特魯姆同志。”這聲音太耳熟了,就是那把大家常常能在電臺廣播上聽見的聲音,維克托呆了一呆,心想莫非是有人惡作劇。不會吧?誰敢開這樣的玩笑?于是維克托•施特魯姆嚴肅地回答:“您好,斯大林同志?!彼贿呎f一邊驚訝,“不大相信這是他在電話里說這種不可思議的話”。幾分鐘過后,斯大林在電話另一端留下了一句神諭般的告別語:“再見,施特魯姆同志,祝您研究順利?!?p/>

既得神諭,世界遂因此美麗。“維克托原以為,那些拼命整他的人見到他會不好意思的,但是在他來研究所的那一天,他們卻高高興興地和他打招呼,對直地看著他的眼睛,那目光充滿了誠意和友情。特別使人驚異的是,這些人的確很真誠,他們現(xiàn)在的確對維克托一片好意。”他又變回了那個天才物理學家,一切以往很復雜很麻煩的事情現(xiàn)在辦起來都很容易了(格羅斯曼不忘評述,說這也是“官僚主義”的特點,平??梢宰屪詈唵蔚男∈麓绮诫y行;但在需要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時候,卻又能飛快完成最困難的任務)。他有了專用汽車,他每一句冷笑話都變得那么好笑。就連他的太太上街買東西,前幾個星期裝作不認識她的婦女也都忽然變得熱情溫暖。

更甚的是,他還發(fā)現(xiàn)大家原來都有很“人情味”的一面,黨委書記原來喜歡在黎明時分釣魚,有同事收養(yǎng)了一個有病的西班牙孩子,另一個同事則以在這冷寒之地種植仙人掌為樂。他心想:“啊,這些人實在不是多么壞。每個人都有人情味兒?!笔撬勾罅值囊煌娫?,使他看見了每個人最可愛最私密的那一面;是那通電話使大家愿意在他面前展演人性。維克托現(xiàn)在是所有人的好朋友了。

不久之后,英國報刊批評蘇聯(lián)當局冤屈幾個醫(yī)生,指控他們毒殺大作家高爾基。不憤西方媒體抹黑,蘇聯(lián)科學界動員各個單位“自發(fā)”聯(lián)署抗議,維克托所在的這個研究所也不例外,他的領導極力邀請他帶頭在一份聲明上頭簽名??墒窃诰S克托看來,那份聲明分明就是錯的,它誹謗了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曾經(jīng)對自己家庭有恩的好醫(yī)生。他覺得英國人批評的沒錯,蘇聯(lián)確實構(gòu)陷了一個他自己認識的聲譽卓著的醫(yī)學教授。違心害人,這真是維克托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事。才幾個星期之前,他連以死明志的心都有,這時應該更不必擔心??梢慌龅筋I導和同事們的殷懇目光,“他感觸到偉大國家的親切氣息,他沒有力量投身寒冷的黑淵……今天他沒有,實在沒有力量。使他就范的不是恐懼,而是另外一種消磨力量的溫順感情”。出于人性對人際溫情的真實需要,而非從天而降的特權(quán)與待遇,他開始內(nèi)心交戰(zhàn),試圖說服自己:反正幾個被告自己也在法庭上認了罪,我現(xiàn)在加入指控他們又有什么不對呢?反正我也改變不了什么。道理一想通,維克托便掏出了自來水筆,在這份聲明簽下自己的名字。

……

(序言完整版請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版《生活與命運》。)

譯 者 序

這是蘇聯(lián)赫魯曉夫時期的一部禁書。斯大林時期禁書很多很多,勃列日涅夫時期也不少,比較開明的赫魯曉夫時期禁書不多,主要的就是兩部,一部是《日瓦戈醫(yī)生》,另一部便是這部作品?!度胀吒赆t(yī)生》有幸在國外很快出版,并因而使作者獲得諾貝爾獎金。這部作品在作者生前一直未能出版。其遭遇比《日瓦戈醫(yī)生》更苦、更悲慘。

格羅斯曼是一位鐵骨錚錚的偉大作家。正因為如此,他一生坎坷,他的作品的遭遇也是這樣;正因為如此,在熟悉蘇聯(lián)文學的我國讀者中,還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偉大作家的名字。

瓦西里•格羅斯曼是蘇聯(lián)的猶太裔作家。1905 年出生于烏克蘭。1929 年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數(shù)學物理系。衛(wèi)國戰(zhàn)爭之前,著有革命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說《斯捷潘•柯爾丘根》。衛(wèi)國戰(zhàn)爭開始后,以《紅星報》軍事記者身份上了前線。在前線深入實際采訪的同時,還勇敢地參加作戰(zhàn)。1942年寫出反映蘇聯(lián)人民英勇奮戰(zhàn)的中篇《人民是不朽的》,因而蜚聲文壇。1943 年開始創(chuàng)作反映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的兩部曲。1952 年兩部曲的第一部《為了正義的事業(yè)》問世。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贊譽。詩人巴讓說,這是一部富有人性的、思想深刻的、不說恭維話的作品。其中心思想是:建立偉大功績的主要是人民群眾,不是像另外一些作品那樣,把一切功績歸于斯大林。正因為此,這部作品一方面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和贊譽,另一方面,很快就受到官方評論界的嚴厲批判。1956 年起,格羅斯曼的作品不準再版,格羅斯曼的名字從此在文壇消失。

格羅斯曼以頑強的毅力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繼續(xù)創(chuàng)作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兩部曲的第二部,并于1960 年完成。這便是本書《風雨人生》。

這已經(jīng)是在蘇共二十大之后,文學解凍已經(jīng)開始。然而第二部的遭遇卻更為悲慘。

他把第二部手稿交給《旗幟報》編輯部。有幾家報紙已經(jīng)刊出小說的片斷,本書出版的消息和廣告都已發(fā)出,作家和讀者都在歡欣鼓舞地等待著這部作品出版。但是因為《旗幟報》編輯部怕負責任,把這部作品上報。結(jié)果,保安機關(guān)抄了格羅斯曼的家,把所有的底稿抄走,全部焚毀,徹底消滅。蘇斯洛夫說:這樣的作品也許過二三百年才能出版!

作者也在1964 年患癌癥不幸病逝,未能看到這部凝聚了全部心血的作品問世。

但是,這部作品的一份復寫稿僥幸保存了下來。后來被拍成微縮膠卷偷運出國,于1980 年在瑞士出版。嗣后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在西方引起很大的轟動。評論家稱之為:“這是本世紀真正的《戰(zhàn)爭與和平》?!?

《風雨人生》于1988 年在蘇聯(lián)出版后,引起熱烈的反響。蘇聯(lián)評論家寫道:“我們的評論家們常常嘆息:為什么見不到描寫1941至1945 年戰(zhàn)爭的《戰(zhàn)爭與和平》?瞧,這就是!”有的作品,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失去色彩;有的作品,曾經(jīng)被壓制、被扼殺的,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顯示出其生命力。書之所以遭禁,往往是由于書中觸及了一些不能觸及的問題,或者其中某些觀點與當局的觀點相抵觸。歷史上,當統(tǒng)治者走向歷史的反面,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時候,便劃定界限,設置幕障,不準透過幕障觀察問題,不準說界外的話。格羅斯曼卻透過帷幕、透過迷霧觀察事物,說話只顧事實和真理,不顧界限,因而觸怒了當時的領導層,因而這部作品成為超級禁書!

格羅斯曼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言語和思想發(fā)表了極其深刻、極其樸素的見解。是的,極其深刻,又極其樸素、極其簡單。譯者原來以為,深刻總是高深、深奧、復雜的同義語,是樸素、簡單的反義詞。譯過這部作品之后,才懂得了:原來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最樸素、最簡單的道理。比如,一個國家與政黨是不是進步的,要看是否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自由。這個道理多么樸素、多么簡單!

格羅斯曼本來就是一位有膽有識的作家。斯大林去世,蘇共二十大以后,蘇聯(lián)知識界思想漸漸得到解放,格羅斯曼,則是走在思想解放運動的最前列。因此寫作第二部時的思想深度又與寫作第一部時大不相同。第二部中雖然有些人物仍是第一部中的人物,但事實上已經(jīng)是另一部作品了。

作品以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為中軸,以沙波什尼科夫一家的活動為主線,描繪出從前線到后方、從戰(zhàn)前到戰(zhàn)后、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高層到基層、從莫斯科到柏林、從希特勒的集中營到斯大林的勞改營……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正因為作家有敏銳的目光、無所畏懼的膽量和深厚的功力,他所描繪的畫卷是真實的。評論者稱《風雨人生》是當代的《戰(zhàn)爭與和平》,就是說,和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一樣,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真實的當代社會生活畫卷。

作者運用的是傳統(tǒng)的手法。用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現(xiàn)實主義手法寫出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是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那些粉飾苦難現(xiàn)實的作品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

當人民處在苦難中的時候,特別需要作家的真誠和勇氣!

格羅斯曼和廣大人民一起經(jīng)歷了集體化時期,經(jīng)歷了1937 年的所謂肅反運動,經(jīng)歷了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眼見廣大人民用鮮血換得勝利之后,依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作家灑著眼淚書寫歷史事實,探索苦難根源。

我和老友冀剛合作翻譯了《日瓦戈醫(yī)生》,現(xiàn)在我又翻譯了《風雨人生》。這是兩部最著名的反思作品。但我覺得,這兩部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帕斯捷爾納克是真誠的,是有良心的作家,但他寫作《日瓦戈醫(yī)生》,只是一種嘆息和悲傷,談不到反思。格羅斯曼則不僅有真誠和良知,而且更有勇氣,更有認識的勇氣、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他寫作《風雨人生》,不僅旨在創(chuàng)作真實的社會生活畫卷,而且旨在進行深沉的反思。在所有的反思作品中,《風雨人生》是最應該稱作反思作品的。

格羅斯曼的觀點并非今日蘇共領導的觀點。而《風雨人生》今天能夠在蘇聯(lián)出版,任憑評論界和廣大讀者評說、贊譽,這說明今天蘇共領導的開明。如果一個政黨是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實際的法西斯獨裁者的話,是不應該壓制不同意見的。人民的天下,人民可以對任何問題進行隨意的探討,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也許是鑒別人民政府與獨裁政府的主要標志之一。

我一生譯過不少蘇聯(lián)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兩部,一部是《靜靜的頓河》,另一部便是這部作品了。這部作品并無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但處處扣人心弦。

親愛的讀者,讀讀這部作品吧!它使人清醒,使人覺悟,使人知道自己是一個人,使人知道怎樣做一個人!

力 岡

1989 年6 月10日于安徽師大

媒體評論

★“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一部經(jīng)典。”《紐約時報》

★“正如所有真正偉大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生活與命運》令人壓抑沉痛,它毫不妥協(xié)地展示了人類所能造就的惡與他們在危難中成就的輝煌。一本偉大的書,只有一位俄羅斯人能完成的杰作?!薄度A爾街日報》

★“分毫不讓的現(xiàn)實主義和深具遠見的道德張力,這部小說是現(xiàn)代俄羅斯文學的最高成就之一。”《紐約書評》

★“格羅斯曼不是一個天生的文體家。但他所寫皆是親眼所見,足以驚心動魄。”《衛(wèi)報》

★“格羅斯曼講述的蘇聯(lián)生活是百科全書式的,毫不妥協(xié)……令人嘆服……又一部俄羅斯文學的遺珠得以重見天日?!薄都~約時報書評周刊》

★“閱讀這部書令人欣喜:20世紀誕生了這樣一位思想深遠的人道主義作家。書中人物經(jīng)歷的苦難與自我發(fā)現(xiàn),是當代文學中關(guān)于人類心靈考驗最令人不安又使人振奮的故事?!薄度A盛頓郵報》

★“在當代俄國文學中沒有可與《生活與命運》相匹敵者……格羅斯曼是蘇聯(lián)的第一個自由之聲?!薄对u論雜志》

★ “作為索爾仁尼琴的先行者,格羅斯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首位起而反抗蘇聯(lián)極權(quán)的作家。”——弗朗索瓦•富勒(著名史學家)

★“格羅斯曼是蘇聯(lián)時代的托爾斯泰?!薄R丁•艾米斯(英國著名作家)

★“格羅斯曼真正的主題是善的力量——不經(jīng)意的、平庸的、充滿英雄氣概的,正是善對抗著極權(quán)主義的人性喪失?!绷者_•格蘭特

編輯推薦

1.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衛(wèi)報》《世界報》等全球媒體鼎力推薦,歐美書界譽為“當代的《戰(zhàn)爭與和平》”,“20世紀最偉大的俄語小說”。

2. 蘇聯(lián)當局曾評價《生活與命運》“比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yī)生》更加危險”,要“過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本書在被“逮捕”抄沒二十年后,拍攝為縮微膠卷偷運至瑞士出版,引起巨大轟動。三十年來,《生活與命運》已成為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必讀經(jīng)典。

3. 《生活與命運》通過沙波什尼科夫家族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的遭際,再現(xiàn)了斯大林時代整個蘇聯(lián)社會國家的全景,它是一部百科全書,“讀了這本書,你就知道蘇聯(lián)是怎么回事”。格羅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記錄納粹滅絕營慘況的第一人,也是“二戰(zhàn)后首位起而反抗蘇聯(lián)極權(quán)的作家”,在本書中以非凡的人道主義勇氣,描繪了戰(zhàn)爭與極權(quán)碾壓之下一個黑暗時代的心靈史詩。書中對無情戰(zhàn)爭真情實況的描寫,對納粹滅絕營、蘇聯(lián)古拉格的哀歌與反思,對人生、政治和歷史命運的哲思與探討,對人性的極端邪惡與細微的善良之間斗爭的刻畫……至今讀來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4. 知名媒體人梁文道作序力薦:“這大概是我做讀書節(jié)目,從廣播電臺到電視,到現(xiàn)在做視頻十來年來,最想最想給我的觀眾們介紹的一本書。”

5. 著名歷史學家、《耳語者》作者奧蘭多•費吉斯傾情推薦:“《生活與命運》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書更能讓讀者了解二戰(zhàn)時期的蘇聯(lián)。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們思考極權(quán)主義的本質(zhì)(無論它在何地出現(xiàn)),以及人性善與惡之間更大的斗爭?!?p/>

6. 格羅斯曼女兒兒葉卡捷琳娜•科羅特卡娃唯一授權(quán)中文版。著名俄蘇文學翻譯家力岡經(jīng)典譯本,譯者序言首次完整發(fā)布,并獨家收入羅伯特•錢德勒長文導讀《為長眠者發(fā)聲》。

精彩預覽

正文試讀

[編者按]

1941年,格羅斯曼的母親葉卡捷琳娜•薩韋列夫娜死于別爾基切夫的納粹大屠殺。

1964年格羅斯曼去世后,人們在他的文件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信封。里面有兩封信,是他在1950年和1961年寫給死去的母親的,一封是母親九周年忌日那天寫的,另一封是母親二十周年忌日那天寫的。格羅斯曼在第一封信里寫道:“我總在想,你是怎樣死的,是怎樣走到被害的地方,我想了幾十次,也可能想了幾百次,殺害你的那個人長得什么樣,那人是最后一個見過你的人。我知道,當時你心里一直都在想著我?!?p/>

格羅斯曼將《生活與命運》題獻給自己的母親,而書中的人物安娜•謝苗諾芙娜就是格羅斯曼母親的形象。謝苗諾芙娜在死前給兒子寫了一封長信,托人把信偷偷帶出了猶太隔離區(qū)。根據(jù)這封信的內(nèi)容寫成的劇本《最后一封信》,2000年由弗里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在巴黎搬上舞臺,后來又改編成電影。2003年,懷斯曼在紐約上演了該劇。2005年格羅斯曼百年誕辰之際,在莫斯科上演了俄文版。

現(xiàn)實中格羅斯曼的母親沒有機會給兒子留下任何遺言。這封信可以說是兒子反復想象母親被害前最后的日夜而寫成。它是格羅斯曼獻給母親的哀歌,也是為所有在戰(zhàn)爭屠殺中隕落的普通靈魂發(fā)出的悲嘆。

以下是《生活與命運》中這封信的全文。

維佳,我相信我的信能到你手里,雖然我在戰(zhàn)線這邊,在圍了鐵蒺藜的猶太人隔離區(qū)里。你的回信我是永遠收不到的,我要死了。我希望你能知道我最后一些日子的情形,帶著這種希望我會更輕松地離開人世。

維佳呀,真正了解人是很難的……七月七日,德國人進了城。在市公園里,無線電在廣播最新的消息,我給病人看完病以后從門診部出來,站下來聽一聽,女播音員在用烏克蘭語播送一篇評論戰(zhàn)事的文章。我聽到遠處的槍聲,接著就有一些人從公園里跑過去,我便朝家里走去,感到驚訝不解,為什么我沒有聽到空襲警報笛聲。我忽然看到一輛坦克,并且有人喊:‘德國佬打進來啦!’

我說:“別制造慌亂!”前一天我還去找過市蘇維埃秘書,問他什么時候撤離,他生氣地說:“這事兒還早得很,我們連名冊還沒造呢?!笨偠灾堑聡藖砹?。整個夜里,鄰居們互相串來串去,最安靜的是我和小孩子們。我打定主意:大家怎樣,我就怎樣。起初我很害怕,知道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多么想再看你一眼,吻吻你那額頭和眼睛,可是后來我想,你在安全的地方,這是幸運。天快亮的時候,我睡著了。等我醒來,感到非??鄲?。我在自己的屋里,在自己的被窩里,可是感到自己猶如身在異國,孤孤單單,舉目無親。在蘇維埃政權(quán)年代里我忘記了自己是猶太人,這天早晨,又使我想了起來。德國人站在汽車上到處大喊大叫:“打倒猶太佬!”

接著,有些鄰居也叫我想起這一點。門房的老婆站在我窗前對一位女鄰居說:“謝天謝地,這一下猶太佬完啦?!边@是怎么回事兒呀?她的兒子娶的還是猶太女人,這個老奶奶常常去看兒子,還對我夸過她的孫子呢。

還有一個女鄰居,是個寡婦,有一個六歲的女兒阿列娜,一雙很美的藍眼睛,過去我在給你的信里提到過的;她來到我這里,對我說:‘安娜•謝苗諾芙娜,請您把東西搬出去,今天晚上我搬到你屋里來?!?,我搬到你屋里去?!?,您搬到廚房后面那個小貯藏室里去?!?p/>

我沒有同意。那個小貯藏室既沒有窗戶,又沒有爐子。

我上門診所去了。等我回來,一看:我的房門被砸開了,東西被扔到小貯藏室里。女鄰居對我說:“我把沙發(fā)床留在我這兒了,反正您的新房間放不下?!?

很奇怪,她還是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的,她去世的丈夫是一位會計,是一個很好、很老實的人。她說:“您是黑人口了。”那口氣好像是在說:這對她是有利的??墒撬陌⒘心日麄€晚上都坐在我這兒,我給她講故事。這是我的新居,她不肯回去睡覺,是媽媽把她抱走的。后來,我們的診所又開了,我和另一位猶太醫(yī)生被解職了。我要求付給我本月的工資,可是新的所長對我說:“您在蘇維埃政權(quán)下干的,讓斯大林付給您工資吧,您可以寫信到莫斯科向他要去。”護士瑪露霞摟住我,小聲哭起來:“天啊,您怎么辦呀,你們怎么辦呀?!碧乜▎谭虼蠓蛞参樟宋瘴业氖?。我不知道,是幸災樂禍,還是憐憫一個要死的渾身癩皮的老貓,那目光使人受不了。沒想到我會有這一天。

有很多人使我吃驚。不光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得罪過的人。就像一位退休的七十五歲的老教師,過去常常問起你,要我轉(zhuǎn)達他的問候,說你是“我們的光榮”。可是在這些可恨的日子里,他一見到我就轉(zhuǎn)過臉去,連招呼也不打了。后來有人告訴我,他在警備司令部召開的大會上說:“空氣清潔了,沒有大蒜氣味了?!彼蓡嵋@樣,這些話有損他的聲譽。在那次大會上,有多少人在誹謗猶太人啊……不過,維佳,你自然會想到,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參加那次大會。很多人沒有去。你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從沙皇時代起,反猶太主義是跟“米哈伊爾天使長同盟”的克瓦斯愛國主義聯(lián)系著的。在這兒我看到,那些叫喊把猶太人趕出俄羅斯的人,在德國人面前低聲下氣,奴顏婢膝,隨時準備以三十個德國銀幣的代價把俄羅斯賣掉。郊區(qū)有些壞人來搶房子,搶衣服被褥;當年霍亂暴動時有些人殺死醫(yī)生,大概就是這樣的。有一些沒骨氣的人,對一切壞事都唯唯稱是,生怕有人懷疑他們反對當局。

朋友們不斷跑來報告消息,他們的眼睛像瘋子的眼睛,人好像在迷迷糊糊的說胡話的狀態(tài)中。出現(xiàn)了一句很奇怪的常用語:“轉(zhuǎn)藏東西?!彼坪醪卦卩従蛹乙kU些。我覺得轉(zhuǎn)藏東西就像做游戲。

很快就貼出勒令猶太人搬遷的通告。只準許帶十五公斤的東西。墻上到處張貼著黃色的通告:“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五日下午六時以前,所有居民必須遷往老城區(qū)?!辈话徇w者,格殺勿論。

于是,維佳,我也準備搬遷了。我?guī)Я艘粋€枕頭、幾件衣服、你送給我的一個碗、一把調(diào)羹、一把小刀、兩個碟子。一個人不也夠了嗎?我又帶了幾樣醫(yī)療器械。帶了你的信和一些照片,有去世的媽媽和達維德舅舅的照片,還有你和爸爸睡在一起的那張照片,帶了普希金選集、都德的《磨坊書簡》、莫泊桑的《一生》、一本小字典,還帶了一本契訶夫的小說集,里面有《沒意思的故事》和《黑衣教士》這兩篇,這樣,我的籃子就裝滿了。在這屋頂下,我給你寫過多少信,夜晚在這里哭過多少回呀,現(xiàn)在我可以對你說說我的孤單了。

我向房子告別,向小園告別,在樹下坐了幾分鐘,又向鄰居告別。有些人實在奇怪。兩個女鄰居就當著我的面爭論起誰要我的椅子,誰要我的書桌,等我跟她們告別,兩個人都哭了起來。我懇求巴??录业娜?,如果戰(zhàn)后你來打聽我的情況,請他們對你說詳細一點兒,他們也答應了。最使我感動的是看家狗托比克,最后一個晚上它跟我特別親熱。

以后你要是來了,好好喂喂它,感謝它對我這樣一個老婆子的親熱情誼。

等我收拾好了,就想:我怎么能把網(wǎng)籃提到老城呢?這時候,我的病人舒金來了。他平時愁眉苦臉,我之前覺得他是一個硬心腸的人。他幫我提東西,給了我三百盧布,并說每星期要給我送一次面包。他在印刷廠工作,因為眼病沒有讓他上前線。戰(zhàn)前他在我那里看過病。以前如果有人要我說說哪些人心腸好,富有同情心,我會說出幾十個名字,可是說不到他。你要知道,維佳,他來過以后,我才又感到自己是一個人,就是說,拿我當人待的不光是看院子的狗呢。

他對我說,市印刷廠里正在印通令:禁止猶太人在人行道上走;猶太人必須在胸前佩戴六角星黃色標記;猶太人不得乘車乘船,不能到澡堂洗澡,不能上醫(yī)院、電影院,不準買黃油、雞蛋、牛奶、水果、白面包、肉、除土豆以外的所有蔬菜;在市場上買東西只準許在傍晚六點以后,即在農(nóng)民漸漸離開市場的時候。老城區(qū)圍上鐵蒺藜,不準外出,只能在監(jiān)押下進行強制性勞動。如發(fā)現(xiàn)猶太人藏在俄羅斯人家里,罪同窩藏游擊隊,對窩藏者處以死刑。

舒金的丈人是農(nóng)村的一位老漢,他從附近一個丘得諾夫鎮(zhèn)上來。他親眼看見,當?shù)厮械莫q太人都帶著包袱和提包被趕進了樹林,槍聲和凄慘的叫喊聲在樹林里響了一整天。一個猶太人也沒有回來。住在舒金丈人家里的德國人夜里很晚才回來,都喝得醉醺醺的,接著又喝到天亮。又喝又唱,還當著老頭子的面分那些胸針、戒指、手鐲。我不知道,這是偶然的一次暴行,還是也在等待著我們的厄運的前兆。

孩子呀,我前往中世紀猶太隔離區(qū)的一路上,多么傷心啊。我在城市里走著,這是我工作了二十年的地方。我們先是走在空蕩蕩的蠟燭街上。但是等我們來到尼科爾街上,就看到幾百個人前往那被詛咒的隔離區(qū)。因為許許多多白包袱、白枕頭,一條街都變白了。生病的便由人攙著。馬爾古里斯大夫癱瘓的老父親由兩個人抬著。一個年輕人抱著老母親,妻子和幾個孩子背著包袱跟在后面。食品雜貨店經(jīng)理戈爾頓是個胖子,走得氣喘吁吁,穿著皮領大衣,臉上的汗直往下流。有一個年輕人使我吃驚:他沒有帶東西,頭抬得高高的,面前拿著打開的一本書,臉上是一副傲視一切和鎮(zhèn)定的神氣。但是跟他一起有多少嚇瘋了的人啊。

我們在馬路上走著,許多人站在人行道上看。

有一陣子我跟馬爾古里斯一家人走在一起,聽到一些婦女同情的嘆息聲。有些人在笑穿皮大衣的戈爾頓,雖然他的樣子很可怕,并不可笑。我看到許多熟悉的臉。有些人輕輕向我點頭,跟我告別,有些人轉(zhuǎn)過臉去。我覺得,在人群中沒有完全平靜的眼睛,有好奇的,有幸災樂禍的,但是有幾次我也看到哭紅的眼睛。

我定神一看,看出面前有兩種人。一種是穿皮衣戴皮帽的猶太男人和裹了毛頭巾的女人。另一種是站在人行道上穿夏裝的人。女人穿著淡顏色女衫,男人不穿外衣,有些人穿著繡花的烏克蘭襯衫。我覺得,似乎太陽也不再為走在馬路上的猶太人發(fā)光了,似乎他們走在寒冷的十二月的夜里。

在隔離區(qū)入口處我同送我的舒金告別,他給我指了指鐵絲網(wǎng)邊一塊地方,說以后給我送東西就在那兒會面。

你可知道,維佳,我進了鐵絲網(wǎng),是什么樣的感覺?原以為,我會十分害怕的。其實不然,在這種牲口圈里我心里倒是輕快些。決不是因為我有什么奴性。不是。決不是。周圍都是跟我相同命運的人,在隔離區(qū)里我不需要像馬一樣在馬路上走,沒有惡意的目光,熟識的人用正眼看我,而不是躲避我。在這牲口圈里,大家都帶著法西斯強加給我們的標記,因此在這里這種標記并不多么刺我的心。在這兒我感到自己不是任人宰割的牲口,而是落難的人。因此我輕快些。

我跟我的同事、內(nèi)科大夫施佩林一同住在一套兩居室的土坯房里。施佩林有兩個成年的女兒和一個十二三歲的兒子。我有時看著這孩子痩瘦的小臉和憂傷的大眼睛,看了很久。他叫尤拉,可是有兩次我喊他維佳,他給我糾正:“我是尤拉,不是維佳?!?p/>

人的性格多么不同啊!施佩林在五十八歲的年紀依然充滿了精力。他弄到褥墊、煤油、一大車劈柴。夜里又弄來一袋面粉、半袋豆角。他不論弄到什么,都十分高興,就像一個新婚的男子。昨天他又掛起壁毯。他一再地說:“沒什么,沒什么,咱們能挨過去。要緊的是準備些吃的和燒的。”

他對我說,應當在隔離區(qū)辦學校。他甚至提出要我教尤拉法語,每節(jié)課報酬一碟子菜湯。我答應了。

施佩林的胖老婆凡妮•鮑莉索芙娜常常嘆氣:“全完啦,咱們完啦?!笨墒且幻孢@樣,一面監(jiān)視著大女兒柳芭,防備她抓一把豆角或者掰一塊面包送給別人。柳芭是一個善良而可愛的姑娘。媽媽喜歡的小女兒阿莉婭卻壞到了頂點:又厲害,又多疑,又小氣;常常罵父親,罵姐姐。戰(zhàn)爭前夕她從莫斯科到這兒來探親,就待在這兒沒有走。

我的天,這周圍多么窮啊!要是有人說猶太人有錢,說猶太人總是攢著錢準備過災難的日子,那就請他上我們舊城區(qū)來看看吧!災難的日子來了,再沒有比這更大的災難了。要知道,在老城里不光是帶著十五公斤東西搬來的人,這兒還有長久的住戶,有老匠人,有工人,有護士。他們住得多擁擠呀!吃得多么壞呀!更叫人難以想象的是一座座矮矮的、破破爛爛的土坯房!

維堅卡,我在這兒看到很多壞人—這些人又貪婪,又狡猾,甚至時時刻刻準備出賣一切投靠敵人。這兒有一個很可怕的人,名叫艾普什津,是從波蘭一個小城來到我們這里的。他戴著袖章,常常跟德國人一起進行搜查,參加審訊,和烏克蘭警察一起喝酒,他們派他到各家要酒,要錢,要東西。我見過他兩次。這人高高的個兒,非常漂亮,穿著講究的奶油色西裝,就連縫在胸前的黃色六角星,也顯得像黃黃的菊花。

不過,我還想對你說說別的事。我以往從來沒感到自己是猶太人,我從小就生活在俄羅斯朋友的圈子里,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在地方自治局派任醫(yī)生的全俄代表大會上,我同觀劇的代表一起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演的《萬尼亞舅舅》流下眼淚。當年,維堅卡,當我還是一個十四歲女孩子的時候,我們家要動身遷往南美洲。我對爸爸說:“我決不離開俄羅斯,要不然我就投河?!彼晕揖蜎]有走。

在這災難的日子里,我心中充滿了對猶太民族的母愛。以前我從不曾有過這種愛。好孩子,我覺得這種愛就像我對你的愛。我常常上病人家里去,小小的屋子里往往擠著幾十個人:有半瞎的老人,有吃奶的孩子,有孕婦。我習慣在人的眼睛里尋找癥候,青光眼癥候,白內(nèi)障癥候。現(xiàn)在我不能那樣看人的眼睛了—在眼睛里我看到的只是心靈的反映。維堅卡呀,都是美好的心靈!這是悲哀而善良,苦難而樂觀,屈從于強權(quán)壓制而又超越了強權(quán)的心靈。維佳,這是多么剛強的心靈!

你要知道,有些老頭子、老奶奶多么關(guān)心地向我問到你呀。有些人多么熱心地安慰我,雖然我從來沒有對他們訴過苦,雖然他們的境遇比我更慘。

有時我覺得,不是我去給人治病,而是好心的人民這個醫(yī)生在醫(yī)治我的心靈。為了酬謝我的治療,他們送給我一塊面包、幾個蔥頭或者一把豆角,這是多么令人感動。

維堅卡,你要知道,這決不是出診費!有一次,一個老工人攥住我的手,一面往我的小包里塞幾個土豆,一面說:‘唉,唉,大夫,請您原諒?!业难劾镉砍隽藴I水。這里面有一種純潔、善良、可親的東西,我還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

我不想安慰你,說我現(xiàn)在過得很好;我的心并沒有痛得撕裂成碎片,你可能會感到吃驚。但是你不要太難受,不要以為我挨餓,這段時間我還從來沒有挨過餓。還有,我也不感覺自己是孤獨的。

這兒的人究竟怎樣呢?好也好得使我吃驚,壞也壞得使我吃驚。人與人大不相同,雖然都經(jīng)歷著同樣的命運。電閃雷鳴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想方設法盡量躲避大雨,但是你要知道,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一樣。而且躲雨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施佩林大夫相信,對猶太人的迫害是暫時的,是戰(zhàn)爭時期的事。像他這樣的人是不少的。我看到,一些人越是樂觀,器量越小,越是自私。如果在吃飯時候有人來了,阿莉婭和她媽媽都要趕緊把吃的東西藏起來。

施佩林對我態(tài)度很好,尤其因為我吃得很少,我?guī)Щ貋淼臇|西總是吃不了。但是我決定離開他們,跟他們在一起很不舒服。我要另找安身的地方。一個人越是悲傷,越不指望活下去,就越是大方、善良,心腸越好。

那些命定要死的窮人、白鐵匠、裁縫們,比起那些千方百計積攢吃食兒的人,要高尚得多,慷慨得多,也聰明得多。那些年紀輕輕的女教員、古怪的老教師和象棋高手施皮爾貝格、文靜本分的圖書館女管理員、比小孩子還無用然而一直幻想制造土手榴彈把隔離區(qū)武裝起來的工程師萊維奇,他們都是些多么古怪、多么不實際、多么可愛、多么悲傷、多么善良的人啊。

在這兒我看出來,希望幾乎永遠跟理智沒有什么聯(lián)系,希望不是出自理智,我覺得,希望出自本能。

維佳,人總是滿懷希望地活著,就好像今后還要活很多很多年。無法知道這是愚蠢還是聰明,不過情形就是這樣。我也服從這一規(guī)律。這里也有兩個婦女從鎮(zhèn)上來,也對我說了我的朋友舒金對我說的事。附近的德國人見到猶太人就殺,也不憐惜老弱婦孺。德國人和警察常常乘汽車來,抓幾十名男子去挖土溝,過兩三天,德國人把猶太人趕到土溝邊,開槍屠殺,一個不留。城市周圍的村鎮(zhèn)到處出現(xiàn)這種掩埋猶太人的丘墳。

隔壁住著一個從波蘭來的姑娘。她說,在波蘭經(jīng)常殺人,猶太人被殺得一個不留,只是在華沙、羅茲和拉多姆的幾個隔離區(qū)里還有一些猶太人。我把這一切好好想了想,完全明白了:把我們集中在這里,不是為了像保護比亞沃維扎密林區(qū)的歐洲野牛一樣把我們保護起來,而是為了便于宰殺。根據(jù)計劃,再過一兩個星期就輪到我們了??墒?,你要知道,我雖然知道是這樣,還是繼續(xù)為病人看眼睛,并且說:“如果按時用藥水洗眼睛,過兩三個星期就會好的?!蔽疫€在觀察著一個老頭子的眼睛,過半年到一年就可以為他摘除白內(nèi)障了。

我還在教尤拉法語,為他的發(fā)音不準傷腦筋。

在這里,德國兵常常撞進來搶東西,哨兵為了尋開心,常常在鐵絲網(wǎng)外面開槍向孩子們射擊,越來越多的人斷言,我們的厄運隨時會來到。

誰知,至今人們還活著。甚至不久前我們這兒還舉行過婚禮。聽到幾十種傳聞。有時,來一位鄰居,高興得喘著粗氣說,我軍轉(zhuǎn)入反攻啦,德國佬跑啦。有時會飛來消息,說蘇聯(lián)政府和丘吉爾向希特勒提出了最后通牒,希特勒下令不要殺猶太人。有時又有消息說,要用猶太人交換德國戰(zhàn)俘。

實在說,哪兒也沒有像隔離區(qū)里這樣多的期望。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事情的主旨、起因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解救猶太人。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期望呀!

這些期望的來源都是一個,即求生的本能,這種本能不顧一切地否認那些一定要我們死絕的可怕的兆頭。就像我,望著眼前的一切,就不相信:難道我們都是判了死刑在等死的人嗎?理發(fā)匠、鞋匠、裁縫、醫(yī)生、修爐匠,都在干活兒嘛。甚至還開設了小小的產(chǎn)科醫(yī)院,說確切一點兒,是接生小屋。人們還在洗衣服,曬衣服,做飯,孩子們從九月六日起又上學了,做媽媽的又向老師打聽孩子的分數(shù)了。

施皮爾貝格老頭兒把幾本書送去裝訂。施佩林家的阿莉婭每天早晨做早操,臨睡前都要卷頭發(fā),跟爸爸爭吵,向爸爸要兩塊夏裝衣料。

我從早到晚都很忙,又看病,又教課,縫補衣服,洗衣服,準備過冬,往夾大衣里填棉花絮。我聽著一件件猶太人遭殃的事:我熟識的一位法律顧問的妻子,因為給孩子買了一個鴨蛋,被打得失去知覺;藥劑師西羅達的小孩子想從鐵絲網(wǎng)下面鉆出去,撿滾出去的皮球,哨兵開槍打穿了他的肩膀。然后是一個又一個的傳聞。

終于傳聞不再是傳聞了。今天德國人趕著八十名年輕男子去干活兒,據(jù)說是挖土豆。于是有些人非常高興,以為可以帶幾個土豆給家里人吃了。但我知道挖的是什么樣的土豆。維佳,隔離區(qū)的夜晚是很特別的時間。孩子,你該記得,我常常教你對我說實話,兒子總是應該對媽媽說實話的。但是,媽媽也應該對兒子說實話。維佳,別以為你媽媽是剛強的人。我是軟弱的人。我怕疼,一坐到牙科的椅子上就打哆嗦。小時候怕打雷,怕黑。老來我怕生病,怕孤獨,怕我病了不能工作,成為你的負擔,是你讓我有這種感覺。我怕打仗。維佳,現(xiàn)在每天夜里我都很害怕,怕得心里直發(fā)冷。死神在等待著我。我很想向你呼救。

過去你是孩子的時候,常常跑到我跟前要我保護?,F(xiàn)在,在我脆弱無力的時刻,多么想把頭藏到你的膝蓋上,讓你這個又聰明又有力的兒子掩護我,保護我。維佳,我不是意志剛強的人,我很軟弱。常常想到自殺。但我不知道,是軟弱,是剛強,還是渺茫的期望,使我沒有死。

不過,不說了。我一睡著了就做夢。常常夢見去世的媽媽,跟媽媽說話。昨夜我夢見薩沙•沙波什尼科夫,夢見當年跟他一起住在巴黎的情景。但是我一次也沒有夢見你,雖然我時時想著你,特別是在恐怖不安的時候。這會兒我醒來,忽然看到這頂棚,想起德國人在我們的國土上,我變成了麻風病人,就覺得我并沒有醒,而是睡著了,在做夢。

可是過了幾分鐘,就聽見阿莉婭和柳芭爭論該誰去挑水,聽見有人在說,昨天夜里德國人在附近一條街上把一個老漢的頭打穿了。

一個熟識的師范學校女學生來找我,要我去給人看病。原來,她掩護著一位肩膀受傷、又燒傷了一只眼睛的中尉。這個可愛的、痛苦不堪的小伙子說的是口音很重的伏爾加土話。昨天夜里他鉆進鐵絲網(wǎng),在隔離區(qū)里找到了藏身之地。他的眼睛傷得不重,經(jīng)過我治療,就不會化膿了。他講打仗,講我們的軍隊撤退,使我難過起來。他想休息幾天之后,就穿過前線到那邊去。有好幾個小伙子要跟他一塊兒去,其中一個就是我的學生尤拉。啊,維克托,我要是能跟他們一塊兒走該多好呀!我能為這個小伙子出一點力,實在高興,覺得就好像我自己也參加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

一些人給他送來土豆、面包、豆角,有一個老奶奶還給他打了一雙毛線襪。

今天一整天都處于十分緊張的狀態(tài)中。昨天晚上阿莉婭通過她的俄羅斯女友弄到一個在醫(yī)院死去的俄羅斯年輕姑娘的身份證。到夜里阿莉婭就要走了。今天,一個熟識的農(nóng)民從鐵絲網(wǎng)外面路過,我們聽他說,被派去挖土豆的猶太人挖的是一些很深的坑,在離城四俄里的地方,靠近飛機場,就在去羅曼諾夫鎮(zhèn)的路上。維克托,你記住這個地方,將來你可以在那兒找到合葬的墳墓,媽媽就在那里面。

就連施佩林也全明白了。他一整天臉色煞白煞白的,嘴唇不住地哆嗦著,慌亂地問我:“有技術(shù)的人是不是有希望活下來?”確實有人說,在有些鎮(zhèn)上,一些好的裁縫、鞋匠、醫(yī)生沒有被殺害。

到晚上施佩林還是找來一個砌爐子的老頭子,在墻上打了一個隱蔽的洞,收藏糧食和鹽。晚上我和尤拉一起讀《磨坊書簡》。你該記得,咱們一起讀我最喜歡的那篇《老人們》,那時候咱們互相看看,大笑起來,兩個人都笑出了眼淚。然后我給尤拉指定后天要上的功課。需要這樣。但是,我看著他那悲戚的臉,看著他抄寫語法章節(jié)的手指頭,我的心情多么沉重啊。

這樣的孩子有多少呀。聰明的眼睛,黑黑的鬈發(fā),在他們當中,應該有未來的學者、物理學家、醫(yī)學教授、音樂家,也許還有詩人。

我看著他們每天早晨去上學,那種嚴肅的樣子,完全不像孩子,瞪得大大的眼睛里流露著悲哀的神氣。有時候他們也玩起來,打打架,哈哈大笑一陣子,然而并不因此就感到快活些,倒是更覺得可怕。

大家都說,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但是這些孩子又怎樣呢?他們再也不能成為音樂家、鞋匠和裁縫了。昨天夜里,我心里非常明晰,可以想象得到,這個由長髯飄飄、心事重重的老大爺和嘮嘮叨叨、做得一手好甜餅的老大娘構(gòu)成的熙熙攘攘的世界,一切婚嫁習俗、民諺俚語、節(jié)日歡笑,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戰(zhàn)爭過后生活又會沸騰起來,可是我們不會再出現(xiàn)了,我們消失了,就像當年的阿茲特克人一樣。

向我們報告挖墳消息的那個農(nóng)民還告訴我們,昨天夜里他老婆哭著說:“他們又做裁縫又掌鞋,又制皮子又修鐘表,又開藥鋪賣藥……把他們?nèi)珰⒘?,以后怎么辦呀。”

我還清楚地想象到,將來有人從廢墟旁路過,可能會說:“你該記得,這兒住過猶太人,住過修爐匠鮑魯赫;禮拜六晚上他的老婆子常常坐在長凳子上,孩子們就在她的身邊玩兒?!绷硪粋€人會說:“在那棵老梨樹下面常常有一位女醫(yī)生,我忘記她姓什么了,她給我治過眼睛,她干完活兒以后,總是搬一張?zhí)僖?,坐在那兒看書?!睍沁@樣的,維佳。

就好像一陣可怕的氣息從臉上吹過,大家都感到死期近了。

維堅卡,我想告訴你……不,不是這個,不是這個。

維堅卡,我這封信就要寫完了,就要拿到鐵絲網(wǎng)跟前,交給我的朋友。要給這封信收尾可是不容易的,因為這是我和你最后一次談話,等我送出這封信以后,就要準備永遠離開你,你再也無法知道我死前的情形了。這是我最后的告別。在永遠分離之前,在告別的時候,我該對你說點什么呢?在這些日子里,正如在一生中一樣,你是我的慰藉。每天夜里我都想起你,想起你小時候的衣服、你最初讀的一些小書,想起你的第一封信、你上學的第一天,我一個勁兒地在回想,從你生下來的日子到最后一次收到你的信息,六月三十日的那封電報。我一合上眼睛,就覺得似乎你在保護著我,攔擋著即將來臨的災難。等我一想起周圍發(fā)生的情況,又覺得慶幸,因為你不在我身邊,免于劫難。

維佳,我總是孤身一人。在失眠的夜晚我常常難過得哭起來??墒沁@一點誰也不知道。一想到我還能對你說說我的一生,就感到快慰。我要說說,為什么我和你爸爸離婚,為什么很多年來我一個人生活。我還常常想,等維佳知道了他的媽媽犯過錯誤,做過不理智的事,曾經(jīng)爭風吃醋,曾經(jīng)跟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會感到吃驚的。但是等不到跟你好好說一說,就要孤單單地了結(jié)此生了,這是我的命運。有時我覺得,我不應該離你這樣遠,我太愛你了,我以為,我這樣愛你,就應該跟你在一起安享晚年。有時我又覺得,我不應該跟你生活在一起,我太愛你了。

好啦,最后……祝你永遠幸福,跟你所愛的人、你周圍的人、比媽媽更親近的人在一起,永遠幸福!永別了!街上傳來婦女們的哭聲、警察的喝罵聲,可是我看著這一頁頁的書信,就覺得我被保護了,這苦難深重的可怕世界奈何不了我了。我怎么能結(jié)束這封信啊?孩子,哪能甘心到此結(jié)束?哪兒有人類語言,能夠表達我對你的愛?吻你,吻你的眼睛,你的額頭、頭發(fā)。你要記住,在幸福的日子里,在痛苦的時候,都有母愛伴隨著你,任何人不能把母愛殺死。我的好維佳……這就是媽媽給你最后一封信的最后一句話。活下去,活下去,永遠活下去……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