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長篇報告文學《江如練》新書發(fā)布會暨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出席會議并致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利來友,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軒莊分別致辭,利來友副部長、廣西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趙鐵、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梁鴻鷹,桂林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諸葛亞、黃軒莊董事長,《江如練》作者任林舉為新書揭幕。
利來友、趙鐵、梁鴻鷹、諸葛亞、黃軒莊、任林舉為新書揭幕
活動由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桂林市委宣傳部、集團公司聯合主辦。彭學明、李曉東、白燁、程紹武、張燕玲、李舫、劉瓊、賀紹俊、丁曉原、李朝全等20余位知名文學家、評論家、專家學者參加了作品研討會,就《江如練》的主題內涵、結構框架、文本特色等進行了細致解讀,對其文學價值、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展開深入探討。
研討會現場
《江如練》是首部在歷史人文視域中系統(tǒng)性、全景式描寫漓江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長篇報告文學。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桂林兩周年之際,著名作家任林舉從漓江的源頭貓兒山出發(fā),一路順流而下,深入漓江流域30余個村落、洲島進行田野考察,深度訪談60余名美麗中國建設者,從歷史文化、人文、生態(tài)保護等維度,生動敘寫了漓江流域野生動物保護、森林防火、工業(yè)污染與治理、生活污水處理、水庫保護、生態(tài)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的“桂林故事”,有力展現了百里漓江的生態(tài)變化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就。
《江如練》作者任林舉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軒莊致辭
“策劃出版長篇報告文學《江如練》,服務好傳播好漓江流域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既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和對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切實行動,也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落實文化使命、執(zhí)行發(fā)展戰(zhàn)略的有力舉措?!秉S軒莊在致辭中表示。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利來友致辭
利來友在致辭中指出,策劃出版《江如練》一書,是希望通過文學這樣生動形象的方式,把廣西在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方面的探索經驗和初步成果加以總結梳理,把漓江獨特的人文內涵加以全面的開掘闡發(fā),為更好地把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向縱深推進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為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傳播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廣西智慧和廣西力量。
《江如練》既是漓江流域的一部美麗中國建設史,也是兩岸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作者的心靈傳記史。它不僅從宏觀層面真切描繪了新時代百里漓江的社會生活畫卷,更以細膩的筆法從微觀層面挖掘人物的心靈與情感,塑造了漓江流域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平凡而動人的“群英譜”,立體詮釋了“世界的漓江,人文的漓江”的深刻文化內涵,深切呈現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樣本,為中國式現代化增添了鮮活生動的注解。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致辭
李敬澤認為,《江如練》是一個很成功的標本,它體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在這個時代的非虛構和紀實性的寫作,如何建構起宏大的視野和寫作策略。 “《江如練》不僅是一個空間的存在,同時也是一個時間的存在;它既是一個自然史的存在,也是一個時代和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存在。這就要求我們的作家具有一種綜合的、總體性的、全能式的眼光、胸襟和知識儲備,以及從這樣的知識儲備出發(fā)所作出的總體性的書寫策略”,李敬澤在致辭中指出, “在這個視野和策略中,江河、山川、大地和大地上的人民,整個大地上的人類活動融合成為一個整體。這其實是體現了我們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在藝術寫作、藝術發(fā)展中重要的進展,以及新的時代特點?!?/span>
部分與會領導專家合影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江如練》一書的書寫路徑、敘事架構、人物塑造、景物描寫、文學性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和鮮明特色。專家指出,該作品書寫基點定位在基層,落點到基層群眾,以普通人為主角,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描繪人與自然關系的流轉、人的生活以及觀念的變化來見微知著地反映漓江流域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歷史與現實;作品以富有詩性的散文筆法來書寫,文學性突出,敘述開合自如,舒卷有度,作品整體上寫得豐富、飽滿,情采飛揚,較好地避免了報告文學寫作模式化、類型化的弊端,不失為一部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結構巧妙、文學性強、完成度好、水準較高的報告文學佳作。
附:與會專家發(fā)言要點實錄
中國作協創(chuàng)作聯絡部主任彭學明發(fā)言
中國作家協會創(chuàng)作聯絡部主任彭學明稱贊《江如練》一如既往地規(guī)避了一些報告文學通病。作品文字優(yōu)美,像漓江的水一樣澄澈;也像漓江的山一樣清秀,有一種先聲奪人的力量;文筆通暢、通達,像漓江的水一樣一氣呵成。每個章節(jié)都是在雙向敘述、兩極敘述,一方面逆流而上,回溯歷史,回首過往,能看到漓江的歷史,漓江的過往;另一方面順流而下,見現實、見現在、見未來,書寫當下這種時代的變化,漓江兩岸生活的變化、物質的變化、精神的變化,非常優(yōu)美地呈現了漓江兩岸的人文風景和自然風景,呈現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
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發(fā)言
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認為,《江如練》這個選題有以下特點:一是非常有難度,但可貴的是這個選題非常有價值;二是敢于直面問題,敢于解決問題;三是它的真實性,體現了作家高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四是全景式地展示了漓江的保護工作和漓江的保護歷史,“從古到今。縱向來看時間跨越兩千多年,橫向來看故事從漓江的源頭貓兒山寫到最后船民上岸,寫到漓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一個縱橫交錯全景式的展現”;五是任林舉對生態(tài)文學寫作一脈相承這種自身傳統(tǒng)的維護,始終圍繞生態(tài)保護,圍繞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這本書把我們的漓江寫得非常美麗。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徐劍表示,《江如練》很好地展示了漓江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船、一家一人,通過采訪漓江沿岸生活的畫家、開民宿的個體戶、普通百姓,很好地在書中詮釋了桂林人民對這條江的情感?!督缇殹凡粌H僅是描繪了山水甲天下的情形,更重要的是還展示了漓江的文化、漓江的歷史和風情,濃墨重彩地為我們描述如詩如畫的漓江山水圖和生態(tài)圖。
《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發(fā)言
《中國作家》主編程紹武指出,《江如練》將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如何在這方面進行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任林舉通過寫好一個人物,講人物背后的故事,使得報告文學由過去那種大家認為比較枯燥的,比較沒有文學性的,沒有感染力的寫作,轉變?yōu)檎嬲兴囆g性、文學性的報告文學的書寫。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發(fā)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白燁充分肯定了《江如練》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內容非常豐富,用大事記的方式寫了幾代領導人對于漓江的關心、關注、指導、呵護,用風物志方式寫到了漓江的山,漓江的水,還用人物志的方式寫了保護區(qū)的工作人員、當地的農民、畫家、攝影家、記者,是一個漓江生態(tài)保護的群英譜,兼有大事記、風物志、人物志的功能。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發(fā)言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稱贊《江如練》是新時代的“漓江傳”。作者任林舉通過描繪千百年來的漓江,改革開放以來的漓江,新時代以來的漓江,以及今日的漓江,在這樣一個時間軸上,寫出了廣西新時代漓江的“千里江山圖”。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發(fā)言
《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認為,《江如練》是一部主題非常鮮明突出的作品,在這本書中任林舉發(fā)揮了一貫的寫作優(yōu)勢,那就是“風物志”這種書寫方式?!督缇殹窌鴮懙氖桥c漓江最接近的人群,任林舉雖善于書寫人與自然關系,但對于異域他鄉(xiāng)的觀察和書寫卻是富有挑戰(zhàn)的,這恰好形成了具有他者視角風格的書寫特色,成為本書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發(fā)言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指出,這部作品書寫的基點,定位在基層,落點到基層的群眾,主角是普通人,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描繪人與自然關系的流轉、人的生活以及觀念的變化來見微知著地反映漓江流域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歷史與現實。同時任林舉以散文筆法來寫《江如練》,生成這部作品的文學品質,而且散文的開合自如使得這部作品寫得豐富、飽滿,避免了報告文學的寫作模式化、類型化的弊端。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監(jiān)事長賀紹俊發(fā)言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監(jiān)事長賀紹俊指出,《江如練》的可貴之處在于它不是一部簡單的歌頌型的作品,它有作者的思考和審美上的追求,最突出的是,風景成為這部作品的主角?!督缇殹分匦轮匾暳孙L景描寫,“作者也寫到風景是脆弱的,我們稍微不注意一個美的風景可能就被破壞了,因此主動保護很重要,也很難。書中很多細節(jié)都給我們啟示,包括寫王紹能承擔保護環(huán)境的工作,講到保護多么困難,稍微一不注意可能那些破壞者就破壞了整個的生態(tài)。”任林舉以他這樣一個具體的寫作讓我們重新認識風景,重新認識風景描寫在文學中的意義。
中國作協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朝全發(fā)言
中國作協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朝全稱贊任林舉沒有一部作品是草率的、輕易寫成的,并從三個角度高度肯定了《江如練》的寫作:一是《江如練》為漓江立傳這個題材非常富有新意,這是一個書寫建設美麗中國非常有利的觀察窗口;二是作品具有很濃郁的詩意或詩的意境、詩的色彩,尤其讓他感動的是對動植物細膩生動的描寫,描繪了很多具有東方韻味的詩情畫意的場景;三是作品聚焦新時代,重點寫新時代漓江的建設、保護和修復,包括寫到污水治理、發(fā)展旅游、發(fā)展農家樂等,聚焦于普通人的故事,都有典型性,也都有傳奇性。總體而言,這是一部很優(yōu)秀的描寫新時代漓江生產、發(fā)展、建設、保護的報告文學,有非常鮮明的作家特色,是一部很扎實的作品。
《文藝報》副總編岳雯發(fā)言
《文藝報》副總編岳雯指出,《江如練》的寫作非常全面,以人為經緯,把漓江的方方面面反映出來了,既是對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的整體性書寫,也抵達了讀者。它寫的是漓江的生態(tài)修復和綜合治理,同時也從不同側面講了漓江區(qū)域的民生問題,全景式地展現了漓江風貌綜合性圖譜。這部作品體現了主題性的變化,它不回避矛盾,各個地方都講到了矛盾的出現和矛盾的解決。有了這樣一個書寫過程,這個報告文學就有了深度。
中國環(huán)境報社常務副總編輯陳謙發(fā)言
中國環(huán)境報社常務副總編輯陳謙表示,在《江如練》中感受到作者站在歷史的最深處和時代的最前沿,寫出了這部具有穿透力、厚重感的作品?!督缇殹飞羁痰匕盐樟宋覈鷳B(tài)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涉及60多位美麗中國建設者,展現了一幅環(huán)保者群像。
《光明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王國平發(fā)言
《光明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王國平認為,任林舉在創(chuàng)作《江如練》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不斷熔鑄其中,漓江在他的筆下不只是一個地名,也不僅是一個地標,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理念,一種信念。作者融入他的心血,他的愛,還有他的思考,寫出了生活之變、觀念的變換,以及在這個大背景下的一種時代之變,漓江之變。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張子影發(fā)言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張子影認為,《江如練》是一個行云流水的生態(tài)文本,作者任林舉寫人與漓江的情感以及漓江的變化,有唯美的山水描寫,也有辯證的人文思考,傳遞出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生態(tài)理念,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
《人民日報》文藝部文學編輯室主編張健
《人民日報》文藝部文學編輯室主編張健認為,任林舉把大氣磅礴的報告文學跟一些非常細膩委婉的筆觸進行很好的結合?!督缇殹返募軜嫼觊煟曇伴_闊,同時它在細部的一些描寫和筆觸落實到具體故事中非常細膩。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